2013年2月10日 星期日

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 生涯規畫100問- 前進職場 PART 1


(註: 本文出自<<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生涯規劃100問>>,本書在HRSR協助下出版,未經作者同意,請勿轉載、節錄、改寫或加以運用。)


※<<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生涯規劃100問>>一書中,分別就最常見的100個生涯規劃問題由人力資源領域專家、學者做出詳細的回答,替大學生解惑。本文從中挑選出與職涯規劃相關問題在此分享。

        Q1: 廣告AE(Account Executive)、行銷(Marketing)和業務(Sales)的工作內容與挑戰、個人特質、職涯規劃發展有哪些不同?

對於消費者需求具有敏銳觀察力與具備創意思考的人從事廣告AE和行銷企劃會有加分效果,但並非只有這類型的人才能從事此行業。鼓勵在學學生未來若想往這兩個行業發展,在求學時期,需紮實地學習商學相關基本課程,如:會計、統計、行銷與市場研究等,為未來在品牌與產品行銷的每個環節上做好打底的功夫。其次,大量閱讀報章雜誌,追蹤產業的動態與市況,藉由了解前人的經驗,將許多商業經營知識與價值觀內化,培養自己看事情的角度與高度;此外,就培養自己的實戰經驗、強化個人品牌方向上,建議應主動參加大型企業所舉辦之商業模擬競賽;在可兼顧課業的前提下,如果時間允許,甚至可多方嘗試不同工讀機會,像是市調、廣告、公關和活動企劃等,累積實際工作經驗,除了學以致用外,亦可初步確認自己的工作意向,作為未來職涯選擇的參考。

       廣告AE

廣告AE的工作相當具有挑戰性,適合做為剛畢業想進入行銷(marketing)領域的新鮮人磨練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其工作內容主要分成兩大區塊:第一、為廣告公司和客戶間的溝通媒介,由於客戶和廣告商之間,針對品牌策略和產品溝通策略上需要藉由密切而頻繁的討論以達成共識,常會有不同的想法,該如何找到最佳策略與執行方式,以達到讓消費者注意並了解此產品的目標;第二、一個好的廣告策略從發想到執行完成,需要創意、美編、文案、媒體採買、業主等單位的共同合作,廣告AE肩負著在目標時間內,確保各單位的進度在控制幅度內的重責大任。

在廣告圈內可以接觸到各個來自不同產業的客戶,工作內容看似多采多姿,但存在著不少挑戰:(1)工作著重溝通與協調,主控性低,工作產出也無法有效量化,即使廣告曝光率高、迴響大,也不一定會直接反應在實際銷售上。(2)客戶在面對廣告公司時,基於市場競爭與保護商業機密的緣故,對於商品或銷售相關資訊也會有所保留,讓廣告商必須努力去揣摩與摸索。(3)廣告AE需承受很大的時間壓力,披星戴月的超時工作乃家常便飯,另一方面,面對客戶預算有限的狀況下,如何提供令客戶滿意的作品,也是AE的壓力來源之ㄧ。

許多從事廣告AE的工作者,在工作一段時間後會轉至客戶端擔任行銷企劃或產品企劃的工作。廣告講求對品牌的定位與消費者的溝通,但客戶端的行銷企劃工作者,除了行銷溝通外,更在乎實際銷售與成本考量。兩者間還是有思維上的差異,建議有意轉換跑道者,要從心態上做調整,以降低轉職與適應的困難度。

行銷企劃

行銷大師Philip Kotler認為行銷管理是一門選擇目標市場,並且透過創造、溝通、傳送優越的顧客價值,以獲取、維繫、增加顧客的藝術和科學。行銷企劃人員透過敏銳的觀察力以分析市場消費者,透過創新的差異化,讓既有的或是新的產品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獲取優異的銷售成績。

就個人特質來看,企業端的行銷企劃,最好是個觀察力敏銳、分析力強,喜歡整合各方人馬與資源以求問題解決的工作者。然而在各家企業可運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鎖定消費者的需求,有效使用手中預算來管理品牌,創造最大效用的產出與銷售,是行銷企劃者最大的挑戰;其次,面對消費者的喜新厭舊,如何維持推陳出新的創造力,也是相當重要。由於從事此行業的人需要了解市場動態、從中挖掘可能的機會點,具備良好的數字分析與解讀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未來的職涯發展上,可能會經過下列階段:Marketing Assistant(Assistant Product Manager)Product ManagerGroup Product ManagerMarketing ManagerMarketing Director,最後,若在日用品產業,且該公司有自有品牌,則擁有行銷經驗的人晉升為公司最高管理階層的機會較大。

        業務

當產品經理把產品規劃出來後,必須透過業務的協助將產品順利推廣到市場上,業務的工作內容如下:第一、擔任通路客戶或消費者與公司間的溝通橋樑,包含物流、金流,產品陳列、價格與促銷活動安排等,若遇到客戶方與公司的需求不一致時,則要主動建議解決辦法;第二、市場情報蒐集者,業務較行銷人員更貼近、了解市場,因此可隨時回報市場上最新的情報,包含競爭品牌的銷售、賣場經營狀況的變動,並推測新的市場消費需求。

業務在人格特質上,除了要不怕被拒絕、能主動出擊外,更要擁有對於了解消費者需求的好奇心與敏感度,思考要何種產品、哪種價格或促銷活動才能吸引消費者。隨著時代的演變,現在的業務不單純只是執行者,而是更積極地透過市場的觀察,提供銷售策略上的建議與未來發展方向。

若將市場比喻成戰場,行銷企劃者就如同軍師,負責產品前期的策劃、市場定位與策略發展,而業務就好比衝鋒陷陣的將軍,第一線接觸市場,肩負著成敗的壓力,如果軍師提供好的策略,但將軍不會打仗,依然無法贏得勝利,同理可知,如果公司擁有完善的行銷策略,但沒有好的業務,公司業績也很難往上提昇。除了上述不同之外,行銷和業務在產業的轉換上所遇到的阻礙也不同,行銷人員有一技之長,可將相同的一套策略規劃應用在各種不同產品,業務的相對優勢是在對外的關係上,其成功的要素是靠人脈的建立與經驗的累積,如果換了新的產業或是產品,面對的通路也會完全不同,過去的經驗與人脈較難成為新產業的助力,需從零開始打拼,因此,業務在轉換產業時的機會成本會較行銷人員大的多。

不論是行銷或是業務都很有機會做到公司的最高管理階層,如能兼具兩種背景,並強化財務觀念,那是最好不過的了。


Q2: 初入職場,該選擇規模大的公司或是規模小的公司?

許多初入職場的新鮮人站在選擇工作的十字路口上,對於第一個工作的選擇究竟是大公司好還是小公司好?事實上,並沒有所謂對或錯的標準答案,由於公司規模的不同所需要的人才也有所不同,因此培育出的人才更不盡然相同。規模大的公司,相較而言,面對的市場較大,其產品較多樣,工作的分工較細,整體的制度也較具規模且完整。因此,身為其中的職員,受到的訓練相對上會比較完整,接觸到的人也會比較國際化,其資質、水準等也可能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對於規模小的公司,大部份的公司常有「校長兼撞鐘」的情形。因此,若選擇進入規模小的公司,則所接受的訓練會比較廣泛,因為相同的職位需要負責的事可能會更多。舉例來說,假如在規模大的公司擔任會計部門中的職員,也許負責的工作只有會計功能中的一小部份。也由於整個會計部門當中的人員較多,大家都只負責一部份的工作,很有可能在幾年後才有機會轉調到其他的職位,管理或負責其他的職務;相反的,假如在規模小的公司擔任會計,一個人可能必須身兼數個不同的會計功能,如:出納、資金調度、應收、應付等不同的職務,所以會接觸到工作範圍更廣、更多。因此,在每一個職務上可能不像大公司的職員,需要很專精的在某個功能工作上。

有鑑於此,對未來有創業計畫的人來說,或許可以選擇進入規模小的公司,從中可以學到很多經營一家公司的各個層面,對未來自行創業會比較有幫助。總結來說,選擇進入規模大的公司或是規模小的公司各有其優點,對於新鮮人該如何選擇並沒有一定的定見,需視個人的職涯規劃而有不同的選擇。但還是建議初入職場的新鮮人,如果一開始有機會到大公司去的話,那麼就抓緊這個機會吧!畢竟大公司對新人的訓練較為完善,升遷機會、作業流程,都較小公司有制度。

Q3: 若未來打算再進修或出國進修,但目前想要先工作,會對求職造成什麼影響呢?   

         求職時人事主管非常在意新進人員會在本公司服務多久,若是求職者未來打算再深造,則人事主管會想進一步了解應徵者會在國內或國外進修,而在國內進修方面,則又會想了解是以全職或是以在職的方式進修。對於公司而言,新進人員在加入組織的第一年基本上都還在學習,而第二年才剛剛開始步入正軌,到了第三年才能夠開始貢獻能力給組織,若是進入組織一年半載就選擇要離開職場,那麼對公司來講是莫大的損失。基於這種現象,大部份的企業對於這一類有意在短時間內離開公司的應徵者傾向不錄用,然而有些企業仍會有意願錄取這類的求職者,在錄取的同時公司本身就已經有員工一、兩年內離職的心理準備,例如:會計師事務所的查帳員及廣告公司的AE人員,都是流動率較高的職務。

Q4: 如果念的科系很冷門,該怎麼讓自己在畢業後可以順利找到工作呢?

       對於冷門科系學生來說,求職不妨從不限科系的工作找起,一切從基礎學起,由於這類職務種類很多,例如服務業,因此求職前要多花點時間認識各行各業,其次,不限科系不等於不需要專業技能,而是專業技能可以在工作中邊做邊學,因此在職學習格外重要。然而,在職學習不等於要花錢進修,你身邊的同事、主管與客戶,就是最佳職場良師,不只是專業技術,從工作態度到做人處事之道,凡事虛心求教就可縮短摸索期,很快從同儕脫穎而出。

     冷門科系的學生若要繼續求學,可在研究所轉攻MBA,作為進入工商業界的跳板,MBA可說是讓一個學生「敗部復活」,任何不具商業基礎的學生都可進入MBA重新學習。現在也有許多人選擇攻讀「雙MBA」,所謂雙MBA就是念一個MBA學位,但畢業後會有雙學位的文憑,日本早稻田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等,都有提供雙MBA的課程,提供學生作為參考。

     嚴格說來,大學的科系,無所謂的冷門,因為冷門只代表目前學生比較不重視,選擇志願時比較不流行,許多冷門科系畢業生,對於自己「學非所用」深感挫折,其實不管念什麼科系,學校所教的東西,永遠跟職場需求有落差,即使從事本行,很多事情還是得從頭學起,在校所學不可能百分百符合職場所用,無論在學期間就讀科系冷門與否,重要的是你在大學時是否培養自己的第二專長,同時,任職後是否保持旺盛的學習力,快速縮短學校與職場的落差。

(本文出自<<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生涯規劃100問>>,本書在HRSR的協助下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