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0日 星期日

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 生涯規畫100問- 前進職場 PART 1


(註: 本文出自<<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生涯規劃100問>>,本書在HRSR協助下出版,未經作者同意,請勿轉載、節錄、改寫或加以運用。)


※<<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生涯規劃100問>>一書中,分別就最常見的100個生涯規劃問題由人力資源領域專家、學者做出詳細的回答,替大學生解惑。本文從中挑選出與職涯規劃相關問題在此分享。

        Q1: 廣告AE(Account Executive)、行銷(Marketing)和業務(Sales)的工作內容與挑戰、個人特質、職涯規劃發展有哪些不同?

對於消費者需求具有敏銳觀察力與具備創意思考的人從事廣告AE和行銷企劃會有加分效果,但並非只有這類型的人才能從事此行業。鼓勵在學學生未來若想往這兩個行業發展,在求學時期,需紮實地學習商學相關基本課程,如:會計、統計、行銷與市場研究等,為未來在品牌與產品行銷的每個環節上做好打底的功夫。其次,大量閱讀報章雜誌,追蹤產業的動態與市況,藉由了解前人的經驗,將許多商業經營知識與價值觀內化,培養自己看事情的角度與高度;此外,就培養自己的實戰經驗、強化個人品牌方向上,建議應主動參加大型企業所舉辦之商業模擬競賽;在可兼顧課業的前提下,如果時間允許,甚至可多方嘗試不同工讀機會,像是市調、廣告、公關和活動企劃等,累積實際工作經驗,除了學以致用外,亦可初步確認自己的工作意向,作為未來職涯選擇的參考。

       廣告AE

廣告AE的工作相當具有挑戰性,適合做為剛畢業想進入行銷(marketing)領域的新鮮人磨練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其工作內容主要分成兩大區塊:第一、為廣告公司和客戶間的溝通媒介,由於客戶和廣告商之間,針對品牌策略和產品溝通策略上需要藉由密切而頻繁的討論以達成共識,常會有不同的想法,該如何找到最佳策略與執行方式,以達到讓消費者注意並了解此產品的目標;第二、一個好的廣告策略從發想到執行完成,需要創意、美編、文案、媒體採買、業主等單位的共同合作,廣告AE肩負著在目標時間內,確保各單位的進度在控制幅度內的重責大任。

在廣告圈內可以接觸到各個來自不同產業的客戶,工作內容看似多采多姿,但存在著不少挑戰:(1)工作著重溝通與協調,主控性低,工作產出也無法有效量化,即使廣告曝光率高、迴響大,也不一定會直接反應在實際銷售上。(2)客戶在面對廣告公司時,基於市場競爭與保護商業機密的緣故,對於商品或銷售相關資訊也會有所保留,讓廣告商必須努力去揣摩與摸索。(3)廣告AE需承受很大的時間壓力,披星戴月的超時工作乃家常便飯,另一方面,面對客戶預算有限的狀況下,如何提供令客戶滿意的作品,也是AE的壓力來源之ㄧ。

許多從事廣告AE的工作者,在工作一段時間後會轉至客戶端擔任行銷企劃或產品企劃的工作。廣告講求對品牌的定位與消費者的溝通,但客戶端的行銷企劃工作者,除了行銷溝通外,更在乎實際銷售與成本考量。兩者間還是有思維上的差異,建議有意轉換跑道者,要從心態上做調整,以降低轉職與適應的困難度。

行銷企劃

行銷大師Philip Kotler認為行銷管理是一門選擇目標市場,並且透過創造、溝通、傳送優越的顧客價值,以獲取、維繫、增加顧客的藝術和科學。行銷企劃人員透過敏銳的觀察力以分析市場消費者,透過創新的差異化,讓既有的或是新的產品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獲取優異的銷售成績。

就個人特質來看,企業端的行銷企劃,最好是個觀察力敏銳、分析力強,喜歡整合各方人馬與資源以求問題解決的工作者。然而在各家企業可運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鎖定消費者的需求,有效使用手中預算來管理品牌,創造最大效用的產出與銷售,是行銷企劃者最大的挑戰;其次,面對消費者的喜新厭舊,如何維持推陳出新的創造力,也是相當重要。由於從事此行業的人需要了解市場動態、從中挖掘可能的機會點,具備良好的數字分析與解讀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未來的職涯發展上,可能會經過下列階段:Marketing Assistant(Assistant Product Manager)Product ManagerGroup Product ManagerMarketing ManagerMarketing Director,最後,若在日用品產業,且該公司有自有品牌,則擁有行銷經驗的人晉升為公司最高管理階層的機會較大。

        業務

當產品經理把產品規劃出來後,必須透過業務的協助將產品順利推廣到市場上,業務的工作內容如下:第一、擔任通路客戶或消費者與公司間的溝通橋樑,包含物流、金流,產品陳列、價格與促銷活動安排等,若遇到客戶方與公司的需求不一致時,則要主動建議解決辦法;第二、市場情報蒐集者,業務較行銷人員更貼近、了解市場,因此可隨時回報市場上最新的情報,包含競爭品牌的銷售、賣場經營狀況的變動,並推測新的市場消費需求。

業務在人格特質上,除了要不怕被拒絕、能主動出擊外,更要擁有對於了解消費者需求的好奇心與敏感度,思考要何種產品、哪種價格或促銷活動才能吸引消費者。隨著時代的演變,現在的業務不單純只是執行者,而是更積極地透過市場的觀察,提供銷售策略上的建議與未來發展方向。

若將市場比喻成戰場,行銷企劃者就如同軍師,負責產品前期的策劃、市場定位與策略發展,而業務就好比衝鋒陷陣的將軍,第一線接觸市場,肩負著成敗的壓力,如果軍師提供好的策略,但將軍不會打仗,依然無法贏得勝利,同理可知,如果公司擁有完善的行銷策略,但沒有好的業務,公司業績也很難往上提昇。除了上述不同之外,行銷和業務在產業的轉換上所遇到的阻礙也不同,行銷人員有一技之長,可將相同的一套策略規劃應用在各種不同產品,業務的相對優勢是在對外的關係上,其成功的要素是靠人脈的建立與經驗的累積,如果換了新的產業或是產品,面對的通路也會完全不同,過去的經驗與人脈較難成為新產業的助力,需從零開始打拼,因此,業務在轉換產業時的機會成本會較行銷人員大的多。

不論是行銷或是業務都很有機會做到公司的最高管理階層,如能兼具兩種背景,並強化財務觀念,那是最好不過的了。


Q2: 初入職場,該選擇規模大的公司或是規模小的公司?

許多初入職場的新鮮人站在選擇工作的十字路口上,對於第一個工作的選擇究竟是大公司好還是小公司好?事實上,並沒有所謂對或錯的標準答案,由於公司規模的不同所需要的人才也有所不同,因此培育出的人才更不盡然相同。規模大的公司,相較而言,面對的市場較大,其產品較多樣,工作的分工較細,整體的制度也較具規模且完整。因此,身為其中的職員,受到的訓練相對上會比較完整,接觸到的人也會比較國際化,其資質、水準等也可能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對於規模小的公司,大部份的公司常有「校長兼撞鐘」的情形。因此,若選擇進入規模小的公司,則所接受的訓練會比較廣泛,因為相同的職位需要負責的事可能會更多。舉例來說,假如在規模大的公司擔任會計部門中的職員,也許負責的工作只有會計功能中的一小部份。也由於整個會計部門當中的人員較多,大家都只負責一部份的工作,很有可能在幾年後才有機會轉調到其他的職位,管理或負責其他的職務;相反的,假如在規模小的公司擔任會計,一個人可能必須身兼數個不同的會計功能,如:出納、資金調度、應收、應付等不同的職務,所以會接觸到工作範圍更廣、更多。因此,在每一個職務上可能不像大公司的職員,需要很專精的在某個功能工作上。

有鑑於此,對未來有創業計畫的人來說,或許可以選擇進入規模小的公司,從中可以學到很多經營一家公司的各個層面,對未來自行創業會比較有幫助。總結來說,選擇進入規模大的公司或是規模小的公司各有其優點,對於新鮮人該如何選擇並沒有一定的定見,需視個人的職涯規劃而有不同的選擇。但還是建議初入職場的新鮮人,如果一開始有機會到大公司去的話,那麼就抓緊這個機會吧!畢竟大公司對新人的訓練較為完善,升遷機會、作業流程,都較小公司有制度。

Q3: 若未來打算再進修或出國進修,但目前想要先工作,會對求職造成什麼影響呢?   

         求職時人事主管非常在意新進人員會在本公司服務多久,若是求職者未來打算再深造,則人事主管會想進一步了解應徵者會在國內或國外進修,而在國內進修方面,則又會想了解是以全職或是以在職的方式進修。對於公司而言,新進人員在加入組織的第一年基本上都還在學習,而第二年才剛剛開始步入正軌,到了第三年才能夠開始貢獻能力給組織,若是進入組織一年半載就選擇要離開職場,那麼對公司來講是莫大的損失。基於這種現象,大部份的企業對於這一類有意在短時間內離開公司的應徵者傾向不錄用,然而有些企業仍會有意願錄取這類的求職者,在錄取的同時公司本身就已經有員工一、兩年內離職的心理準備,例如:會計師事務所的查帳員及廣告公司的AE人員,都是流動率較高的職務。

Q4: 如果念的科系很冷門,該怎麼讓自己在畢業後可以順利找到工作呢?

       對於冷門科系學生來說,求職不妨從不限科系的工作找起,一切從基礎學起,由於這類職務種類很多,例如服務業,因此求職前要多花點時間認識各行各業,其次,不限科系不等於不需要專業技能,而是專業技能可以在工作中邊做邊學,因此在職學習格外重要。然而,在職學習不等於要花錢進修,你身邊的同事、主管與客戶,就是最佳職場良師,不只是專業技術,從工作態度到做人處事之道,凡事虛心求教就可縮短摸索期,很快從同儕脫穎而出。

     冷門科系的學生若要繼續求學,可在研究所轉攻MBA,作為進入工商業界的跳板,MBA可說是讓一個學生「敗部復活」,任何不具商業基礎的學生都可進入MBA重新學習。現在也有許多人選擇攻讀「雙MBA」,所謂雙MBA就是念一個MBA學位,但畢業後會有雙學位的文憑,日本早稻田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等,都有提供雙MBA的課程,提供學生作為參考。

     嚴格說來,大學的科系,無所謂的冷門,因為冷門只代表目前學生比較不重視,選擇志願時比較不流行,許多冷門科系畢業生,對於自己「學非所用」深感挫折,其實不管念什麼科系,學校所教的東西,永遠跟職場需求有落差,即使從事本行,很多事情還是得從頭學起,在校所學不可能百分百符合職場所用,無論在學期間就讀科系冷門與否,重要的是你在大學時是否培養自己的第二專長,同時,任職後是否保持旺盛的學習力,快速縮短學校與職場的落差。

(本文出自<<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生涯規劃100問>>,本書在HRSR的協助下出版。)

2013年2月6日 星期三

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 生涯規畫100問-社團活動

※<<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生涯規劃100問>>一書中,分別就最常見的100個生涯規劃問題由人力資源領域專家、學者做出詳細的回答,替大學生解惑。本文從中挑選出與社團活動相關問題在此分享。

Q1:學校社團琳瑯滿目,不知道要往哪一個方向經營,才會跟企業會一眼看中的能力相符。當一大群求職者都有參加社團的經驗,如此還有什麼差別或優勢嗎?


     社團主要是校園內的活動,相較於在知名企業的工作或實習經驗,學校社團的經驗是較為封閉的,對企業主而言,在知名企業(例如:IBM)實習兩個月的經驗不亞於大學參加四年的社團經驗。

      若有實習或是打工的經驗,可以將該公司的名稱、你擔任之職務與工作內容列在履歷表上供企業參考。但若僅有參加社團的經驗,則要強調自己擔任的角色、領導的團隊、活動學到的經歷、成果、貢獻,盡量描述得像在企業工作一樣,藉此展現自己的人格特質,並創造與其他求職者的差異,此外,參加的社團其性質應與所應徵的行業和職務需有關聯,如此,才有加分效果。

      最後,對剛畢業的學生來講,社團、打工經歷僅是履歷表上的一環,面試主管主要還是會看求職者的個人特質來決定錄用與否。

 Q2:  社團經驗是否真的重要?應該參加什麼樣的社團才有加分效果?


      社團經驗對管理學院、商學院是“Must”;對其他學院也絕對是“Plus”。對於未來想朝工商業界發展的求職者來說,與人交流互動是很重要的能力之一,所以面試官會參考履歷表上的社團經驗,包括系隊、校隊等等,而且盡量參加能和未來職涯規劃結合的社團,例如:欲往人力資源專業發展的同學,在大學期間可參加慈幼社、山地服務社,表現出你有貢獻社會、服務人群的熱情。此外,若能擔任社團領導者或是幹部,特別是能夠企劃、執行一個完整的活動,甚至創立一個新社團,都是非常棒的一個資歷。利用參加社團好好磨練自己待人處事的能力,特別是那些在課堂上不容易練習與學習到的能力,例如:表達溝通、人際互動、企畫執行、團隊合作、積極行動等等。目前許多快要畢業的大學生,在大學時期缺乏社團參與的經驗,盡可能在畢業前要求自己接觸一些與未來職業相結合的社團,盡量不要讓履歷表上的社團欄留下空白。

      另外,參與營隊主辦活動的經驗也是不錯的選擇,尤其如果擔任幹部、總召將來都可以寫在履歷表上。

Q3: 為什麼在大學要培養人脈?   

               
  許多大學生認為只要學業顧好就好,而忽略人脈的建立,其實人脈的建立從國中就可以開始發展,對於日後職涯發展、生涯規劃都會有深遠的影響,大學的人脈包括:教授、同學、學長姐、社團、組織等等,都是建立人脈的重要管道。

       與教授建立人脈,有助於日後實習機會的爭取,畢業後撰寫求職推薦函,甚至是攻讀研究所時所需的推薦函等等;同儕與學長姊的人脈對於日後尋找打工、實習、工作機會等都有所助益,其中,學長姊更可以提供許多職涯規劃的寶貴意見;社團、組織的人脈,可成為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現在有許多大學生與系上同學不熟,反而和社團朋友相處較佳的現象。

      從大學進而延伸到MBA、EMBA的人脈,這時人脈的累積也意味著商機的拓展,這些人脈也可以幫助在學期間中課業的討論與研究、論文的撰寫,甚至工作機會的爭取等等,有許多事情不是一個人就能完成,而是需要靠眾人的協助,人脈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Q4:如果因為社團活動而使成績表現不佳是可以接受的嗎?


      基本上人事經理會先注意求職者履歷表上的打工與社團經驗是否真的與目前求職領域相關,若不相關而且導致成績低落到及格邊緣,則可能會繼續追究。若是因為家庭經濟壓力沉重,導致每天都需打工以供家計;或是,若你擔任社團的領導幹部,把整個組織塑造成一個大規模的社團,甚至曾經成功地辦理、執行一個大型的活動,從中學習到很多寶貴的經驗,類似這些的原因而導致成績低落是比較可以被接受的。

      通常社團經驗會加分,打工經驗則不一定會加分,學生在求學階段應該把學業排第一,社團第二,打工第三,不可本末倒置。若學生在學期間發現因打工或是投入社團過多而導致成績退步甚多,則應該開始警惕自己,而不是一味投入課外活動,失去學生應有的責任與方向。

(註: 本文出自<<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生涯規劃100問>>,本書在HRSR協助下出版,未經作者同意,請勿轉載、節錄、改寫或加以運用。)

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 生涯規畫100問- 學涯規劃 PART 1


(註: 本文出自<<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生涯規劃100問>>,本書在HRSR協助下出版,未經作者同意,請勿轉載、節錄、改寫或加以運用。)


※<<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生涯規劃100問>>一書中,分別就最常見的100個生涯規劃問題由人力資源領域專家、學者做出詳細的回答,替大學生解惑。本文從中挑選出與學涯規劃相關問題在此分享。

Q1: 成績不好對未來就業會有影響嗎?

      基本上不會,就算有影響也不大,成績單下的表現才是企業注重的潛力股。很少有雇主會因為面試者成績單上顯示某科成績表現得特別好或不好,就因此肯定或否定你的專業能力,成績不好的人應該要有如何勝出的策略,例如:像是進入知名度高的企業實習或是打工,具備這些經驗反而可以蓋過其他求職者成績優異的光環,企業需要會「成功」的人,並非會「念書」的人。

      要求面試時附帶成績單的企業並不多,因為每個學校老師給分寬鬆程度不一,甚至同校中同一學科不同的教授給分標準就不一樣,例如:A同學為某一國立大學經濟系學生,以七十分的學業成績畢業;B同學為某一私立大學經濟系學生,以九十分畢業。從片面的數字上來看,人事經理無從判斷該錄取哪位同學,若以學校成績單做為面試依據則會造成判斷不公的現象,甚至有些求職者初步踏入職場時離畢業的時間已相差甚遠,大學四年的表現與現在的能力並不能互相應證,所以多半企業會採取現場筆試的方式做為錄取依據,對於面試官而言,自家單位的考試較具公信力,較有採納的必要性。

    若面談時要求附帶成績單,並非表示雇主注重學業成績,可能是參考選課內容,是否都為營養學分,或是重點科目的表現,例如:A同學為企管系畢業學生,打算應徵會計方面的工作,但由在校成績單顯示會計學科成績卻相較其他學科低,主考官則會產生A同學會計能力不佳先入為主的印象。所以求職者要注意和未來職業相關科目的成績若有太大起伏,則可能會影響面試官的判斷,但成績單僅供參考,並非最終判斷依據,人事經理更重視應徵者的在面試時的整體表現及談吐應對。

Q2: 如果大學所攻讀的領域,與未來想從事的行業不同時,該怎麼辦?

      現在職場上至少三分之一以上的求職者從事的行業與大學主修科目不相關,有些可能是進入大學後才發現主修科系並非自己的興趣,有些是進入職場後才發掘到自己的興趣,現在越來越多人主修科目與從事行業不一樣。雖然修習的課程不相關,但仍可從其他方面接觸該領域,以其他的方式彌補與同業者的不足,例如:你主修財金系,但未來欲往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發展,可利用課餘時間旁聽人力資源管理相關的課程,參加慈幼社、康輔社,或是參加人力資源相關的協會或學會,多接觸以減少未來摸索的時間,及早知道自己要走的方向,以便朝目標努力,人事主管通常喜歡錄用明確知道自己方向的人,但大部分學生都沒有做到這點。

      雖然大學所攻讀的領域與未來從事的行業不相關,但很多職場學分是進入公司後才開始學習的,進入職場後要學的比在大學期間多很多,所以凡事抱持著虛心求教的態度,多看多學習,才是進入職場的求生之道。

Q3: 文學院的出路是否相較其他學院少?該如何增加自己的競爭力?

      文學院包括日語系、歐洲語文學系、外文系、中文系、哲學系、歷史系、圖資系等等,相較於商管學院及理工學院的科系,文學院比較缺乏工商業界所需要的專業技能,未來出路的選擇較有限,部份學生畢業後會從事教職、出版業、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等,若想往工商領域發展,還是有就業機會,尤其現今社會的競爭激烈,語文能力和電腦技能已成為求職時需具備的基本能力,而不再是與他人不同的競爭優勢,所以文學院的學生一定要在求學期間設法增加自己的專長。

      求學時的規劃可能會成為人生中重要的轉捩點,應該多方嘗試、接觸不同領域的東西,並找出自己的方向,並以此作生涯規劃。「選課技巧」是反敗為勝的第一步,校內科目琳瑯滿目,該如何選課才能增加未來就業的競爭力?建議若未來想往工商領域發展,則應多去修商學院裡比較實用且專業的課程,例如:人事管理概論、計算機管理概論、會計學、經濟學、財務管理、成本會計、行銷學等,這類課程可增加商業的基本知識,在履歷上往往有加分的效果,且於職場上也能派上用場;除非未來想往財務金融領域發展,不然像是微積分、管理數學、計量的財務管理等偏向理科的課程則較偏重學術理論。其次,規劃實習工讀的機會、多參加社團活動,有機會甚至可主導社團、開創社團以彌補自己這方面的不足;最後,可多參加學校和企業舉辦的各種活動與競賽,例如:職涯中心辦的活動、行銷協會、人力資源管理協會,或是L’OrealAsusAcerToyota等企業所舉辦的比賽,不僅拓展自己的視野,也能在各場合接觸到該領域的優秀人才,建立人脈。

       現在許多文學院的學生進修第二學位、學程或是投入不限科系的產業,像是服務業等,多涉獵其他方面的專業知識,以強化自己的競爭力,若能取得另一個專業能力,一樣能與其他學院畢業的求職者抗衡。

Q4: 利用延畢以更加充實自己是正確的選擇嗎?

      站在企業立場來思考,面對年齡相同、應徵相同職務的求職者,其他人都順利四年畢業,唯獨你是延畢生,通常延畢的求職者會給人事經理的第一印象是比較沒有經濟壓力,但人事經理內心一定會對你產生質疑,並追究你延畢的原因和如何利用這段期間。你不能如期畢業的原因,如果是自我管理太差所致,反映在未來的工作態度上,你是否也會同樣缺乏積極的態度,缺乏主動挑戰的企圖心,自然而然地人事經理對你的印象會大打折扣,而人資主管更想知道的是,延畢期間你做了什麼,是到處閒晃虛度光陰,還是強化自己職場的競爭力,充實自我為專業加分。

      延畢表示一開始就沒有做好時間管理,若因為雙主修、轉系、輔系、修習學程、交換學生等等的因素而延畢是以被接受的,但多半延畢生僅只在浪費時間,成天和同學吃喝玩樂,棄課業於不顧,連必修學分都沒修完,甚至是為了逃避社會的就業壓力而延畢,認為現在工作很難找,如果能延畢一年,到時候景氣就會好轉,找工作一定容易許多,這樣的想法有些天真,若因負面原因而延畢的學生代表從一開始就沒有為自己的未來規劃,對自己不負責任,這些原因都會在一剛開始的面談被扣分,所以在日後找工作時,一定會引起企業面試主管諸多質疑,求職反而比正規畢業生困難。所以與其延畢,不如攻讀研究所,和未來職涯相結合,或是利用這段時間報考證照考試,提升個人的專業技能。

Q5: 在學期間可以用哪些方式充實產業的知識,以預作準備呢?

      在學期間應養成利用課餘時間多閱讀與產業相關的報章雜誌的習慣,以充實內涵,並掌握相關產業的發展與經濟脈動。例如:《經濟日報》、《工商時報》等報紙,以及與大學主修專業相關的雜誌,除此之外:《Cheers雜誌》、《30雜誌》、《就業情報雜誌》、《天下雜誌》、《遠見雜誌》、《商業周刊》、《今周刊》、《經理人月刊》等等,都是非常值得大學生訂閱的雜誌。建議從大三開始訂閱雜誌,對於整個產業與未來就業能夠有更多的了解與更早的接觸,對於面試時與人事經理的對談也會有加分的效果。

      每種雜誌都有自己的風格,著重的內容和方向也不同,在此將琳瑯滿目的雜誌分門別類,希望有助於各位篩選適合自己的雜誌。《Cheers雜誌》、《30雜誌》、《就業情報雜誌》的內容偏重職涯規劃,像是職場關鍵能力、企業經理人成功的故事等,非常適合年輕人和學生族群;《天下雜誌》、《遠見雜誌》的內容偏向總體經濟,涵蓋工商業、政治經濟,例如:國際新聞、世界趨勢、國際法或是環保議題等,讓人了解最新的世界脈動;《商業周刊》、《今周刊》則針對產業資訊、行業發展之現況做討論,包含公司熱門的議題、企業人物專訪、股票的趨勢分析;最後,《經理人月刊》主要是探討管理相關議題,例如:高階主管的時間管理,適合管理階層或是未來想往此方向發展的人閱讀。

    除了閱讀報章雜誌,也可積極參加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協會或學會,從中累積相關產業知識,並在組織中拓展人脈。例如:你對人力資源管理這塊領域有興趣,可參加人力資源管理相關協會或學會,藉此機會接觸該領域的工作者,並做簡單的對談以獲得最新的資訊,也可直接了解該產業的工作內容或是流行議題等等,這些都能幫助你做好進入職場的準備。

(本文出自<<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生涯規劃100問>>,本書在HRSR的協助下出版。)


2013年2月5日 星期二

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 生涯規劃100問- 實習打工,職場預習


(註: 本文出自<<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生涯規劃100問>>,本書在HRSR協助下出版,未經作者同意,請勿轉載、節錄、改寫或加以運用。)

※<<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生涯規劃100問>>一書中,分別就最常見的100個生涯規劃問題由人力資源領域專家、學者做出詳細的回答,替大學生解惑。本文從中挑選出與實習打工相關問題在此分享。


Q1: 只要是打工經驗都對未來求職有幫助嗎?還是應該挑選?


    通常人事經理會先問打工的目的、是否是想經濟獨立還是家庭經濟壓力的因素、打工收入的處理和安排,收入並不是在意多或少而是如何運用,例如:人事經理問你如何運用一萬元的收入,若你回答個人花費六千、每個月拿一千元扣繳來買基金、拿三千元投入股市。人事經理會覺得你非常具有金錢概念,知道如何以最恰當的方式運用自己的收入創造出最大的價值,但是如果把錢花在買名牌包上,那就另當別論。

    現在年輕人不斷換打工環境,欠缺持續力,一缺錢就忙著打工,這些都會列入人事經理評斷的依據,人事經理最注重的是你在打工過程中學到什麼,例如:有兩位求職者皆曾在速食店炸薯條,A同學只打工一學期,B同學打工持續了兩年,A同學說他學會在炸薯條時把火侯控制好,B同學則說在這兩年的打工期間他見識到世界一流的企業對SOP(標準作業流程)的控管,每個作業規範都非常嚴謹,對於新進員工的職前訓練也非常徹底。人事經理肯定會覺得B同學言之有物,這項打工經驗對他來說學到很多,對於B同學來講,這個打工經驗對他的求職則是一個加分的效果。


Q2: 校內打工與校外打工,對未來的求職幫助會有所不同嗎?


      若要尋求打工機會,可以將目標放在校外的市場,因為校內打工的範圍相較下會比較狹隘,能接觸到的工作有限。校外打工比較容易與企業做結合,可讓學生見識到外面現實的世界,對於職場的生態會有比較真實的體驗,若能進入知名企業爭取打工機會,對於未來求職會是一項大利多。事先體驗整個職場的大環境,可減少日後摸索的時間,且盡量爭取與你日後職涯發展有關的打工,人事經理會依你的打工經驗詢問你打工的目的、學到什麼、收入如何分配等類似問題。

      校園打工雖然範圍狹隘,工作量有限,但是對於學生來講會方便許多,因為在學校打工既安全又方便,還可以充分利用每天的空堂進行排班,充分利用空堂時間。有些學校會提供不同屬性的打工機會,例如:行政單位、圖書館以協助相關行政工作為主,較為靜態;課外活動組便相對活潑,可以適時地參與各種校內外活動的策劃及執行;協助老師準備教案或資料的教學助理。

      校內會優先提供家境清寒的同學工讀,學校和業界一樣,會以同學的敬業態度、學習能力、合群度等為選取標準,配合度愈好的,錄取率就愈高,而且校內打工在期中、期末考時,也比較能提供彈性,讓同學可以準備考試。同學可至校內輔導中心或是校內工讀系統尋找適合的打工機會。


Q3:  要如何尋找到適合的企業實習機會?



      在美國,企業實習是一個很盛行的風氣,而且對未來找工作有相當大的助益,企業實習能幫助學生先適應工作環境、了解職場倫理,以減少日後摸索的時間,許多學校都有提供這方面資訊,可詢問校內的就業輔導中心、生涯規劃中心、系辦公室,也可搜尋大規模公司的網站,或是請教學長姐服務的公司,大概在一學期之前就要開始主動搜集有關企業實習的機會,因為公司提供實習的機會其實並不多,要及早去爭取。

    如果你夠積極,甚至可以主動投遞履歷,或是打電話詢問各部門是否可暫時提供大學生實習的機會,通常行銷部門較為繁忙,能夠提供較多的實習機會,同學可將行銷部門列入考量,但盡量透過人脈取得實習機會,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Q4: 應徵企業實習時,該如何撰寫自我推薦函,才能脫穎而出?

在應徵企業實習之前,需先對下列幾個事項有徹底的研究了解:你要應徵哪個企業?那家企業在做什麼?你想在哪個部門實習、擔任何種職務?自己的目標在哪?想透過實習獲得什麼?做好充足的準備之後,才開始撰寫自我推薦函,如此才能寫到企業想要的東西,避免沒有主題的空泛闡述。

推薦函的內容長度以一頁A4紙為主,企業主管的工作繁忙,寫太多沒有人有時間看,因此,在有限的篇幅內,切記不要長篇大論地介紹自己的家庭,應該把重點放在自己的求學經歷,找出在實習期間想學的東西與自己在學校所學的課程的交集,並寫下挑選這家企業的理由,該企業吸引你的地方、想學習的特點、自己的看法,舉例來說:「XX公司在競爭激烈的消費性電子產業中,還能保持市佔第一的優勢,讓我對該公司的運作模式和企業文化感到相當好奇」、「我透過某期雜誌的專欄報導而對該企業有初步的認識,在做過調查研究後,嚮往該公司總經理的領導風格」、「我曾經看過該公司創辦人的著作,對其中幾點人生哲學或管理概念特別深有同感,若無法進入這家企業我將會遺憾終身。」在撰寫時,應用簡短明確的詞句寫下精華中的精華,讓看的人眼睛為之一亮,等到面談時,人資主管則會進一步詢問面談者的想法。

當然,若能透過報章雜誌等公開資訊,或是該公司員工的切身經歷獲取公司資料為一極具效益的做法,但並非每家公司的內部資料或管理風格皆有對外公佈,若無法得知詳細的公司資訊,則可嘗試針對該公司的產品做SWOT分析,雖然不一定能準確分析,但會讓企業的人資主管感受到你欲進入該公司的積極度,而且與眾不同,如此,也能增加被錄用的機率。

Q5: 在企業實習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在進入公司實習之前,實習生應該注意以下事項:確定公司是否提供勞健保;身為實習生要提早十到十五分鐘進入公司就位,這是一種敬業的表現,實習生切記工作期間不允許遲到;若要請事假,一定要盡早告知主管,盡量在一星期前就要完成;若要請病假,盡量親自告知主管,若無法則請家人打電話告知,千萬不要只留電話答錄;有關服裝儀容的部分,實習生不要染髮且需打扮合宜,注意公司規定,實習生的服裝是否與正職員工一樣;有關辦公室禮節的部分,實習期間請勿飲食,包括零食和口香糖,不准戴耳機聽音樂,桌面一定要保持乾淨整潔,不要擺放私人物品,手機調整為振動模式;若要使用USB、私人筆電等電子相關產品,請事先請示主管,MSNSkype等通訊軟體的使用則要依各公司的規定;有關薪資相關事宜較為敏感,不要隨意在公司內提及;公司內的機密資訊,切忌勿於虛擬空間中(如:facebook、無名等)公開發表意見,要知道在網路上留下的任何言論,將會成為個人資料的一部分,盡量下班後就不要提及公司的事務。

(本文出自<<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生涯規劃100問>>,本書在HRSR的協助下出版。)


2013年2月4日 星期一

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 生涯規劃100問- 研究所停、看、聽


(註: 本文出自<<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生涯規劃100問>>,本書在HRSR協助下出版,未經作者同意,請勿轉載、節錄、改寫或加以運用。)

※<<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生涯規劃100問>>一書中,分別就最常見的100個生涯規劃問題由人力資源領域專家、學者做出詳細的回答,替大學生解惑。本文從中挑選出與研究所相關問題在此分享。

Q1: 研究所在國內進修還是國外進修幫助較大?擁有國外的學歷真的會有加分效果嗎?


       若家裡較沒有經濟壓力的考量,且計畫未來將在國外發展事業,那麼出國進修便是非常好的選擇,即便就讀的學校不是世界知名的學校也沒關係。至於,若未來並不打算留在國外發展,那麼若就讀的學校並非頂尖學校,就不一定有出國進修的必要,因為台灣研究所的師資及教育資源並不亞於這些國外學校。例如:若A同學攻讀國外非頂尖學校的研究所,B同學在台灣攻讀一流學校的碩士,就職場競爭力而言,有可能B同學的專業能力更勝於A同學,再加上如果A同學在外語能力方面無法勝出,那麼他出國進修回台後對職場競爭力完全沒有加分,徒然浪費錢而已。一般大眾會認為出國唸書的學生英語能力會較好,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有許多學生歸國後英語能力並非真的有長進。若有出國唸書(留學、遊學、交換學生等)的機會,絕對要把握機會將英文聽說讀寫徹底學好,否則便沒有達到出國唸書的意義。

  出國留學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選對學校,若是就讀世界百大名校,絕對在職場上有加分的效果。即便是名校的冷門科系,對於未來在國內、國外發展多少會有所助益。世界百大名校不僅師資、教學資源豐沛,研究領域廣且內容先進,況且在人文薈萃的環境下,也可接觸到來自世界各地優秀的人才,這些人脈的價值是無法衡量的。因此通常知名度高、規模大的企業都會歡迎名校畢業的求職者,尤其在外商公司眼中國外名校學歷的加分效果更大。

  然而不僅學歷背景,還有許多因素都是人事經理決定是否錄取的考量依據。例如:兩位條件相當的應徵者,一位是國內知名大學碩士,一位是國外留學的碩士,何者被錄取機率較高?答案其實是差不多。其他評斷標準還包括專業能力、英文能力、人格特質、表達溝通、團隊合作、工作的價值觀是否與企業相符、是否欣賞企業的價值觀等等。人事經理真正在做錄取決策時,一定會綜合考量很多因素,並不會單純以是否擁有國外學歷論英雄。

       目前台灣學生留美的比例相對比其他國家學生高,因為美國在各領域的翹楚多、名校多,且在台美商比例偏多,以台灣的環境來講,留美較有優勢。但在EMBA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高階經理企業管理碩士)的市場來講,台灣的企業家往往會選擇去大陸或在台灣攻讀EMBA,而非美國。這是因為攻讀EMBA的重點並不全然只在於吸取新知,也是為了建立人脈,台灣人欲往擁有無限商機的大陸市場發展,或許去中國大陸攻讀EMBA學位會是報酬率不錯的一項投資。

 Q2: 大學畢業後直接就讀研究所,或者累積工作經驗後再念研究所,各有什麼好處?該怎麼選擇呢?

        大學畢業後直接就讀研究所在學業上較能有連貫性,能在大學期間與研究所期間所學作一個連結,學習上也較有完整性;累積工作經驗後再念研究所可能會脫離學習的最佳狀態,吸收力不夠強,但是累積工作經驗對商科學生較有好處,尤其是選擇就讀MBA的同學會有更深刻的感觸。

       有很多美國知名的MBA會要求兩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希望你能先在工作經驗中確定對未來MBA課程及論文的鑽研領域,畢竟商科範圍廣泛,先藉由工作經驗培養興趣,會是很好的入門,舉例來說,若MBA的教授出一項案例討論:某上市櫃公司因股票大跌,減少營運資金一千萬美元,請問要如何因應?A同學已具備兩年以上的工作經驗,他接觸過公司各部門的營運與績效,各部門的功能、資金分配和流程規劃都相當清楚;B同學剛從大學畢業,大多只具備大學書本教材的知識,沒有任何實務經驗,所以在面對這種問題,B同學只能運用課本上的理論,從理論的角度思考,但這其實會與實務有所落差,兩個感觸會相差很多。雖然每個公司的部門負責的工作不盡然相同,但是具備工作經驗者會對實務有更深的體悟,並在浩瀚的商學領域中找到自己的興趣偏好,在MBA的學習過程中也會有較好的體悟與理解力,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彼此切磋工作經驗,進而開始拓展人脈,所以對於商科的學生來講,具備工作經驗後再攻讀研究所會是較好的選擇。


Q3: 理工學院的大學生畢業後是否非念研究所不可?

不一定,但從目前就業市場來看,從事理工工作的求職者有很多都具備碩士學位,知名大型公司的重要職位大多會要求具備碩士學位,但是還是有些職位具備大學文憑即可。碩士學位並不是求職的必要條件,還需注重多元發展,例如:一位擁有私立大學碩士學位的求職者和國立大學學士學位的求職者,公司最後可能會雇用擁有國立大學學士的求職者,只因為他具備在知名企業實習的經驗、社團領導經驗豐富等等。擁有研究所的學歷並不一定有加分效果,企業注重的是整體表現和你所具備的價值觀,學歷是非常重要的參考依據,但很難僅以學歷當成唯一錄取的依據。

 Q4: 何謂MBA

       MBA”就是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英文縮寫,中文稱工商管理碩士,MBA是商業界普遍認為晉身管理階層的墊腳石,課程主要包括理論的學習和公司管理的實際演練,涵蓋了會計、財務、金融、行銷與銷售、運籌(生產作業)管理、資訊系統管理、法律、人力資源管理等等。專業的管理課程內容可以適用在各行各業的實際狀況,學生在取得學位後,不但能協助公司達到最有效益的管理模式,也能替公司解決管理方面的問題。美國知名的MBA一般而言都需要有工作經驗才能接受申請,有些會要求二到五年的工作經驗,但台灣的MBA一般並不會要求工作經驗,通常需要花一到兩年的時間取得MBA學位,不過有些學校有提供快速的進修模式。在英國一般的碩士課程就是一年,MBA也不例外,除了少數幾所學校有特別規定需進修1524個月不等,否則其餘皆可在一年完成學業,因此很多人也選擇到英國來取得學位,因為會花的時間相對來說比較短。

Q5: 申請研究所若需要自己的讀書計劃書或研究計劃書,該如何撰寫才會獲得青睞?

在撰寫申請研究所所需的計劃書之前,可以先整理自己以前的修課內容、審視自己的興趣何在,並思考未來想研究的領域與方向,事先充分了解自己才能作出不讓自己後悔的決定,奠定未來成功的基石。接著,如何選擇教授,並獲得青睞,可以透過該教授以前的論文來了解他的專長、擅長的領域,若你的研究計劃和教授目前想做的專題一致或是相關的,則錄取的機會就更大。最後,可上網查詢該研究所的課程,配合自己的研究主題,在計劃書最後附上自己未來的修課計劃,讓審核人員認為你對未來已有規劃,而非僅是圖個碩士學位。

如果你想申請國外的研究所,有哪些優勢讓教授覺得非你不可,而決定收你當研究生而不優先錄取從自己大學直升的學生。對本國學生而言,國外研究所的內容通常只能透過學校網站而有初步了解;同樣地,外教授只能透過成績和相關經歷來評斷你是否為優秀的學生,因此,自己的托福、GMATGRE成績是最重要的錄取依據。除了成績之外,若曾經參加國際型競賽或期刊等活動,並獲得不錯的成果,也可成為申請研究所的優勢之一,讓教授覺得你在這方面的表現很傑出;再者,有些知名大學喜歡具有不同背景與特質的學生,在皆達到入學門檻時,一個亞運金牌被錄取的機率可能高於三個同為會計師出身的人,所以大家在學期間,可多嘗試不同的活動,創造自己的差異化。最後,如果可以找到曾經從那所學校畢業且事業成就非凡的學長姐或是知名學者幫忙寫推薦函,也能增加進入該研究所就讀的機會。

無論如何,在撰寫計劃書時,除了要有完善的架構、明確的目標之外,還要找出自己和其他人與眾不同之處,並展現出自己的企圖心,用積極的態度表現出自己非要念該研究所的決心,相信有志者必能事竟成。

(本文出自<<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生涯規劃100問>>,本書在HRSR的協助下出版。)


2013年2月1日 星期五

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 森林類專訪-嚴樹人先生

註:本文出自<<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邁向財星五百大>>,本書在HRSR的協助下於2011年3月出版。未經作者同意,請勿轉載、節錄、改寫或加以運用.)

嚴樹人 
社會變化速度越來越快,要勇於接受機遇與挑戰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 森林系森林經營組學士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自然資源經濟研究所碩士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

經歷  
美國PriceWaterhouse會計師事務所 審計部
伏得風 Vodafone 電信公司 稽核經理/亞太營運財務經理
英國 Cable & Wireless電信公司 美國總部財務經理
眾弘企業 Resources Global Professionals 台灣區總經理

大學教育是通才培養與建立專業基礎的階段

    在民國六十年代,國內外開始出現對工業發展與自然資源保育之間衝突與平衡的省思,當時在高中就學的嚴樹人也因此逐漸產生對於自然資源的興趣,所以大學目標即以農學院為主。聯考後,他進入台大森林系森林植物組,經過兩年的摸索與對自己更進一步的了解,他在大三時轉到同系的森林經營組。其實,森林系是一個涵蓋面廣泛的科系,從生物研究、環境保護、資材運用到永續性經營,每個領域都提供不同的職涯發展可能性。嚴樹人以他自己為例,縱使在森林系學習的科目與他之後的實際職場經歷不太有直接的關係,但當時所學的思考邏輯、研究方法、經營管理理論與財務、會計、經濟學的基礎等等,卻能應用在以後的工作職場上,例如:建立解決問題的模式,或是以各種經營理論為企業提供諮詢。

    大學教育是通才培養與建立專業基礎的階段,除了廣泛閱讀與修課,也可以透過社團活動接觸到本科系以外的人與事,嚴樹人當時參加的社團以出版類(台大青年社、代聯會訊社)為主,曾擔任台大青年期刊總編輯和代聯會訊社長。由於在大學時就決定出國攻讀研究所,他畢業前完成GRE、托福等申請學校的考試,退伍後申請到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自然資源研究所,主修自然資源經濟。當時修習範圍涵蓋甚廣,也包括部分企研所的基本科目。獲得碩士學位後,留在柏克萊系上擔任研究助理,同時也進入自然資源經濟博士班。

    修習博士班課程一學期後,他發覺自己最有興趣的還是實際商業活動,而非純學術性的研究。與系上老師討論後,了解到當時自然資源經濟博士的職涯發展多限於政府、學術機構或自然資源公司的研究部門。在做自己最有興趣的事的前提下,他擱置自然資源經濟博士班的課業,回到台灣進入一間民營銀行累積相關工作經驗,之後再度回到柏克萊,進入企管研究所。

勇於嘗試,追求不同的經驗

    嚴樹人就讀自然資源研究所時即開始選修會計課程,在企研所時也以會計為主修之一(其它為財務及商業資訊管理)。由於在企研所期間就通過美國會計師考試,畢業後即在美國PriceWaterhouse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部工作。事務所的工作涵蓋了會計、財務分析、風險管控等專業領域,也提供良好的專業訓練,更能在審計時以經營管理者的角度審視公司營運。事務所專業經驗的累積,提供了進入產業界企業內部所需的基礎。

    在產業界的第一份工作是伏得風電信公司的全球內部稽核經理。伏得風電信為全球最大的行動電話營運商,營運範圍遍及歐、美、亞三洲,也由此開拓了他全球性的視野。另一方面,伏得風的內部稽核部門設有“RotateOut”的制度,即是任職滿兩年便可申請內部調動至其他部門。經由此一制度與自己的專業工作表現、工作人脈與多元文化背景,他順利轉到最有競爭優勢的亞太營運部門,也從之前的會計、內部稽核,轉入財務管理的工作。

    事實上,嚴樹人工作上的角色一直在變,在擔任不同性質的會計、內部稽核、財務工作後,又接下一家跨國專案顧問公司,Resources Global Professionals台灣區總經理的職務,為業界提供資深專案顧問,處理財會、內控、資訊管理等相關專案。不同於許多人的職涯規劃目標明確,嚴樹人只訂立一個大方向全球化的專業經理人,然後在要做自己最有興趣的事的前提下,廣泛的接觸不同類型的工作。他以自己的職涯經驗為例,往往在有興趣的領域最能做出為人肯定的成績,同時獲得自我實現的成就感。

充實自己,善用機會

  回顧自己的求學歷程,嚴樹人坦然說選課時不要完全從實用價值出發,許多他在大學及研究所學習的科目都與後來工作沒有直接的關係。重要的是從修課以及與師友的互動中學習解析問題、形成決定、團隊合作、乃至為人處世的方法。他提到自己在大學「哲學概論」課程中所建立的道德判斷與價值觀,與以後在企研所修習的「公司治理」,以及在職進修的「專業道德」(Professional Ethics),都對以後擔任執業會計師或公司內控、財務把關的角色扮演上,有極大的幫助。課業之外,社團活動、志工服務也會帶來與課堂不同的經驗與人脈,擴展自己的視野。

    嚴樹人笑著說,許多人常希望能回到學生時代,他反而覺得能順著自己的興趣生活,隨時學些新的東西才是最幸福的。更何況人生是不可逆轉的,活在當下的每一分鐘才是最實際的。無論如何,學生生活能否成為甜美的回憶,還是要看自己如何創造這一段回憶。求學時代,除了在本科中學習專業技能,還要開始建立自己的通識背景以及人際網絡,為以後職業生涯作好準備。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同時思索哪些職業可以跟自己的興趣配合,把握每一個與興趣相關的實習機會,用時間換取成長的經驗。不論求學或進入職場,社會變化速度越來越快,唯有不斷充實,才能具備實力,接受挑戰與把握機遇,選擇自己喜歡,且能發揮競爭優勢的工作。

(本文出自<<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邁向財星五百大>>,本書在HRSR的協助下於2011年3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