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6日 星期三

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 生涯規畫100問-社團活動

※<<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生涯規劃100問>>一書中,分別就最常見的100個生涯規劃問題由人力資源領域專家、學者做出詳細的回答,替大學生解惑。本文從中挑選出與社團活動相關問題在此分享。

Q1:學校社團琳瑯滿目,不知道要往哪一個方向經營,才會跟企業會一眼看中的能力相符。當一大群求職者都有參加社團的經驗,如此還有什麼差別或優勢嗎?


     社團主要是校園內的活動,相較於在知名企業的工作或實習經驗,學校社團的經驗是較為封閉的,對企業主而言,在知名企業(例如:IBM)實習兩個月的經驗不亞於大學參加四年的社團經驗。

      若有實習或是打工的經驗,可以將該公司的名稱、你擔任之職務與工作內容列在履歷表上供企業參考。但若僅有參加社團的經驗,則要強調自己擔任的角色、領導的團隊、活動學到的經歷、成果、貢獻,盡量描述得像在企業工作一樣,藉此展現自己的人格特質,並創造與其他求職者的差異,此外,參加的社團其性質應與所應徵的行業和職務需有關聯,如此,才有加分效果。

      最後,對剛畢業的學生來講,社團、打工經歷僅是履歷表上的一環,面試主管主要還是會看求職者的個人特質來決定錄用與否。

 Q2:  社團經驗是否真的重要?應該參加什麼樣的社團才有加分效果?


      社團經驗對管理學院、商學院是“Must”;對其他學院也絕對是“Plus”。對於未來想朝工商業界發展的求職者來說,與人交流互動是很重要的能力之一,所以面試官會參考履歷表上的社團經驗,包括系隊、校隊等等,而且盡量參加能和未來職涯規劃結合的社團,例如:欲往人力資源專業發展的同學,在大學期間可參加慈幼社、山地服務社,表現出你有貢獻社會、服務人群的熱情。此外,若能擔任社團領導者或是幹部,特別是能夠企劃、執行一個完整的活動,甚至創立一個新社團,都是非常棒的一個資歷。利用參加社團好好磨練自己待人處事的能力,特別是那些在課堂上不容易練習與學習到的能力,例如:表達溝通、人際互動、企畫執行、團隊合作、積極行動等等。目前許多快要畢業的大學生,在大學時期缺乏社團參與的經驗,盡可能在畢業前要求自己接觸一些與未來職業相結合的社團,盡量不要讓履歷表上的社團欄留下空白。

      另外,參與營隊主辦活動的經驗也是不錯的選擇,尤其如果擔任幹部、總召將來都可以寫在履歷表上。

Q3: 為什麼在大學要培養人脈?   

               
  許多大學生認為只要學業顧好就好,而忽略人脈的建立,其實人脈的建立從國中就可以開始發展,對於日後職涯發展、生涯規劃都會有深遠的影響,大學的人脈包括:教授、同學、學長姐、社團、組織等等,都是建立人脈的重要管道。

       與教授建立人脈,有助於日後實習機會的爭取,畢業後撰寫求職推薦函,甚至是攻讀研究所時所需的推薦函等等;同儕與學長姊的人脈對於日後尋找打工、實習、工作機會等都有所助益,其中,學長姊更可以提供許多職涯規劃的寶貴意見;社團、組織的人脈,可成為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現在有許多大學生與系上同學不熟,反而和社團朋友相處較佳的現象。

      從大學進而延伸到MBA、EMBA的人脈,這時人脈的累積也意味著商機的拓展,這些人脈也可以幫助在學期間中課業的討論與研究、論文的撰寫,甚至工作機會的爭取等等,有許多事情不是一個人就能完成,而是需要靠眾人的協助,人脈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Q4:如果因為社團活動而使成績表現不佳是可以接受的嗎?


      基本上人事經理會先注意求職者履歷表上的打工與社團經驗是否真的與目前求職領域相關,若不相關而且導致成績低落到及格邊緣,則可能會繼續追究。若是因為家庭經濟壓力沉重,導致每天都需打工以供家計;或是,若你擔任社團的領導幹部,把整個組織塑造成一個大規模的社團,甚至曾經成功地辦理、執行一個大型的活動,從中學習到很多寶貴的經驗,類似這些的原因而導致成績低落是比較可以被接受的。

      通常社團經驗會加分,打工經驗則不一定會加分,學生在求學階段應該把學業排第一,社團第二,打工第三,不可本末倒置。若學生在學期間發現因打工或是投入社團過多而導致成績退步甚多,則應該開始警惕自己,而不是一味投入課外活動,失去學生應有的責任與方向。

(註: 本文出自<<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生涯規劃100問>>,本書在HRSR協助下出版,未經作者同意,請勿轉載、節錄、改寫或加以運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