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6日 星期三

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 生涯規畫100問- 學涯規劃 PART 1


(註: 本文出自<<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生涯規劃100問>>,本書在HRSR協助下出版,未經作者同意,請勿轉載、節錄、改寫或加以運用。)


※<<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生涯規劃100問>>一書中,分別就最常見的100個生涯規劃問題由人力資源領域專家、學者做出詳細的回答,替大學生解惑。本文從中挑選出與學涯規劃相關問題在此分享。

Q1: 成績不好對未來就業會有影響嗎?

      基本上不會,就算有影響也不大,成績單下的表現才是企業注重的潛力股。很少有雇主會因為面試者成績單上顯示某科成績表現得特別好或不好,就因此肯定或否定你的專業能力,成績不好的人應該要有如何勝出的策略,例如:像是進入知名度高的企業實習或是打工,具備這些經驗反而可以蓋過其他求職者成績優異的光環,企業需要會「成功」的人,並非會「念書」的人。

      要求面試時附帶成績單的企業並不多,因為每個學校老師給分寬鬆程度不一,甚至同校中同一學科不同的教授給分標準就不一樣,例如:A同學為某一國立大學經濟系學生,以七十分的學業成績畢業;B同學為某一私立大學經濟系學生,以九十分畢業。從片面的數字上來看,人事經理無從判斷該錄取哪位同學,若以學校成績單做為面試依據則會造成判斷不公的現象,甚至有些求職者初步踏入職場時離畢業的時間已相差甚遠,大學四年的表現與現在的能力並不能互相應證,所以多半企業會採取現場筆試的方式做為錄取依據,對於面試官而言,自家單位的考試較具公信力,較有採納的必要性。

    若面談時要求附帶成績單,並非表示雇主注重學業成績,可能是參考選課內容,是否都為營養學分,或是重點科目的表現,例如:A同學為企管系畢業學生,打算應徵會計方面的工作,但由在校成績單顯示會計學科成績卻相較其他學科低,主考官則會產生A同學會計能力不佳先入為主的印象。所以求職者要注意和未來職業相關科目的成績若有太大起伏,則可能會影響面試官的判斷,但成績單僅供參考,並非最終判斷依據,人事經理更重視應徵者的在面試時的整體表現及談吐應對。

Q2: 如果大學所攻讀的領域,與未來想從事的行業不同時,該怎麼辦?

      現在職場上至少三分之一以上的求職者從事的行業與大學主修科目不相關,有些可能是進入大學後才發現主修科系並非自己的興趣,有些是進入職場後才發掘到自己的興趣,現在越來越多人主修科目與從事行業不一樣。雖然修習的課程不相關,但仍可從其他方面接觸該領域,以其他的方式彌補與同業者的不足,例如:你主修財金系,但未來欲往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發展,可利用課餘時間旁聽人力資源管理相關的課程,參加慈幼社、康輔社,或是參加人力資源相關的協會或學會,多接觸以減少未來摸索的時間,及早知道自己要走的方向,以便朝目標努力,人事主管通常喜歡錄用明確知道自己方向的人,但大部分學生都沒有做到這點。

      雖然大學所攻讀的領域與未來從事的行業不相關,但很多職場學分是進入公司後才開始學習的,進入職場後要學的比在大學期間多很多,所以凡事抱持著虛心求教的態度,多看多學習,才是進入職場的求生之道。

Q3: 文學院的出路是否相較其他學院少?該如何增加自己的競爭力?

      文學院包括日語系、歐洲語文學系、外文系、中文系、哲學系、歷史系、圖資系等等,相較於商管學院及理工學院的科系,文學院比較缺乏工商業界所需要的專業技能,未來出路的選擇較有限,部份學生畢業後會從事教職、出版業、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等,若想往工商領域發展,還是有就業機會,尤其現今社會的競爭激烈,語文能力和電腦技能已成為求職時需具備的基本能力,而不再是與他人不同的競爭優勢,所以文學院的學生一定要在求學期間設法增加自己的專長。

      求學時的規劃可能會成為人生中重要的轉捩點,應該多方嘗試、接觸不同領域的東西,並找出自己的方向,並以此作生涯規劃。「選課技巧」是反敗為勝的第一步,校內科目琳瑯滿目,該如何選課才能增加未來就業的競爭力?建議若未來想往工商領域發展,則應多去修商學院裡比較實用且專業的課程,例如:人事管理概論、計算機管理概論、會計學、經濟學、財務管理、成本會計、行銷學等,這類課程可增加商業的基本知識,在履歷上往往有加分的效果,且於職場上也能派上用場;除非未來想往財務金融領域發展,不然像是微積分、管理數學、計量的財務管理等偏向理科的課程則較偏重學術理論。其次,規劃實習工讀的機會、多參加社團活動,有機會甚至可主導社團、開創社團以彌補自己這方面的不足;最後,可多參加學校和企業舉辦的各種活動與競賽,例如:職涯中心辦的活動、行銷協會、人力資源管理協會,或是L’OrealAsusAcerToyota等企業所舉辦的比賽,不僅拓展自己的視野,也能在各場合接觸到該領域的優秀人才,建立人脈。

       現在許多文學院的學生進修第二學位、學程或是投入不限科系的產業,像是服務業等,多涉獵其他方面的專業知識,以強化自己的競爭力,若能取得另一個專業能力,一樣能與其他學院畢業的求職者抗衡。

Q4: 利用延畢以更加充實自己是正確的選擇嗎?

      站在企業立場來思考,面對年齡相同、應徵相同職務的求職者,其他人都順利四年畢業,唯獨你是延畢生,通常延畢的求職者會給人事經理的第一印象是比較沒有經濟壓力,但人事經理內心一定會對你產生質疑,並追究你延畢的原因和如何利用這段期間。你不能如期畢業的原因,如果是自我管理太差所致,反映在未來的工作態度上,你是否也會同樣缺乏積極的態度,缺乏主動挑戰的企圖心,自然而然地人事經理對你的印象會大打折扣,而人資主管更想知道的是,延畢期間你做了什麼,是到處閒晃虛度光陰,還是強化自己職場的競爭力,充實自我為專業加分。

      延畢表示一開始就沒有做好時間管理,若因為雙主修、轉系、輔系、修習學程、交換學生等等的因素而延畢是以被接受的,但多半延畢生僅只在浪費時間,成天和同學吃喝玩樂,棄課業於不顧,連必修學分都沒修完,甚至是為了逃避社會的就業壓力而延畢,認為現在工作很難找,如果能延畢一年,到時候景氣就會好轉,找工作一定容易許多,這樣的想法有些天真,若因負面原因而延畢的學生代表從一開始就沒有為自己的未來規劃,對自己不負責任,這些原因都會在一剛開始的面談被扣分,所以在日後找工作時,一定會引起企業面試主管諸多質疑,求職反而比正規畢業生困難。所以與其延畢,不如攻讀研究所,和未來職涯相結合,或是利用這段時間報考證照考試,提升個人的專業技能。

Q5: 在學期間可以用哪些方式充實產業的知識,以預作準備呢?

      在學期間應養成利用課餘時間多閱讀與產業相關的報章雜誌的習慣,以充實內涵,並掌握相關產業的發展與經濟脈動。例如:《經濟日報》、《工商時報》等報紙,以及與大學主修專業相關的雜誌,除此之外:《Cheers雜誌》、《30雜誌》、《就業情報雜誌》、《天下雜誌》、《遠見雜誌》、《商業周刊》、《今周刊》、《經理人月刊》等等,都是非常值得大學生訂閱的雜誌。建議從大三開始訂閱雜誌,對於整個產業與未來就業能夠有更多的了解與更早的接觸,對於面試時與人事經理的對談也會有加分的效果。

      每種雜誌都有自己的風格,著重的內容和方向也不同,在此將琳瑯滿目的雜誌分門別類,希望有助於各位篩選適合自己的雜誌。《Cheers雜誌》、《30雜誌》、《就業情報雜誌》的內容偏重職涯規劃,像是職場關鍵能力、企業經理人成功的故事等,非常適合年輕人和學生族群;《天下雜誌》、《遠見雜誌》的內容偏向總體經濟,涵蓋工商業、政治經濟,例如:國際新聞、世界趨勢、國際法或是環保議題等,讓人了解最新的世界脈動;《商業周刊》、《今周刊》則針對產業資訊、行業發展之現況做討論,包含公司熱門的議題、企業人物專訪、股票的趨勢分析;最後,《經理人月刊》主要是探討管理相關議題,例如:高階主管的時間管理,適合管理階層或是未來想往此方向發展的人閱讀。

    除了閱讀報章雜誌,也可積極參加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協會或學會,從中累積相關產業知識,並在組織中拓展人脈。例如:你對人力資源管理這塊領域有興趣,可參加人力資源管理相關協會或學會,藉此機會接觸該領域的工作者,並做簡單的對談以獲得最新的資訊,也可直接了解該產業的工作內容或是流行議題等等,這些都能幫助你做好進入職場的準備。

(本文出自<<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生涯規劃100問>>,本書在HRSR的協助下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