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1日 星期三

第二章 繽紛人生,大學生活 實習打工,先搶先贏 ( 問 14 ~ 16 )

在企業實習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在進入公司實習之前,實習生應該注意以下事項:確定公司是否提供勞健保;身為實習生要提早十到十五分鐘進入公司就位,這是一種敬業的表現,實習生切記工作期間不允許遲到;若要請事假,一定要盡早告知主管,盡量在一星期前就要完成;若要請病假,盡量親自告知主管,若無法則請家人打電話告知,千萬不要只留電話答錄;有關服裝儀容的部分,實習生不要染髮且需打扮合宜,注意公司規定,實習生的服裝是否與正職員工一樣;有關辦公室禮節的部分,實習期間請勿飲食,包括零食和口香糖,不准戴耳機聽音樂,桌面一定要保持乾淨整潔,不要擺放私人物品,手機調整為振動模式;若要使用 USB、私人筆電等電子相關產品,請事先請示主管,MSN、Skype 等通訊軟體的使用則要依各公司的規定;有關薪資相關事宜較為敏感,不要隨意在公司內提及;公司內的機密資訊,切忌勿於虛擬空間中(如:Facebook、無名等)公開發表意見,要知道在網路上留下的任何言論,將會成為個人資料的一部分,盡量下班後就不要提及公司的事務。


要如何尋找到適合的企業實習機會?

        在美國,企業實習是一個很盛行的風氣,而且對未來找工作有相當大的助益,企業實習能幫助學生先適應工作環境、了解職場倫理,以減少日後摸索的時間,許多學校都有提供這方面資訊,可詢問校內的就業輔導中心、生涯規畫中心、系辦公室,也可搜尋大規模公司的網站,或是請教學長姐服務的公司,大概在一學期之前就要開始主動搜集有關企業實習的機會,因為公司提供實習的機會其實並不多,要及早去爭取。

        如果你夠積極,甚至可以主動投遞履歷,或是打電話詢問各部門是否可暫時提供大學生實習的機會,通常行銷部門較為繁忙,能夠提供較多的實習機會,同學可將行銷部門列入考量,但盡量透過人脈取得實習機會,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應徵企業實習時,該如何撰寫自我推薦函,才能脫穎而出?

        在應徵企業實習之前,需先對下列幾個事項有徹底的研究了解:你要應徵哪個企業?那家企業在做什麼?你想在哪個部門實習、擔任何種職務?自己的目標在哪?想透過實習獲得什麼?做好充足的準備之後,才開始撰寫自我推薦函,如此才能寫到企業想要的東西,避免沒有主題的空泛闡述。

        推薦函的內容長度以一頁A4紙為主,企業主管的工作繁忙,寫太多沒有人有時間看,因此,在有限的篇幅內,切記不要長篇大論地介紹自己的家庭,應該把重點放在自己的求學經歷,找出在實習期間想學的東西與自己在學校所學的課程的交集,並寫下挑選這家企業的理由,該企業吸引你的地方、想學習的特點、自己的看法,舉例來說:

        「XX公司在競爭激烈的消費性電子產業中,還能保持市占第一的優勢,讓我對該公司的運作模式和企業文化感到相當好奇」、「我透過某期雜誌的專欄報導而對該企業有初步的認識,在做過調查研究後,嚮往該公司總經理的領導風格」、「我曾經看過該公司創辦人的著作,對其中幾點人生哲學或管理概念特別深有同感,若無法進入這家企業我將會遺憾終身。」在撰寫時,應用簡短明確的詞句寫下精華中的精華,讓看的人眼睛為之一亮,等到面談時,人資主管則會進一步詢問面談者的想法。

        當然,若能透過報章雜誌等公開資訊,或是該公司員工的切身經歷獲取公司資料為一極具效益的做法,但並非每家公司的內部資料或管理風格皆有對外公布,若無法得知詳細的公司資訊,則可嘗試針對該公司的產品做SWOT分析,雖然不一定能準確分析,但會讓企業的人資主管感受到你欲進入該公司的積極度,而且與眾不同,如此也能增加被錄用的機率。

(本文出自<<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生涯規劃一百問>>)

2013年7月30日 星期二

第二章 繽紛人生,大學生活 實習打工,先搶先贏 ( 問 11 ~ 13 )

只要是打工經驗都對未來求職有幫助嗎?還是應該挑選?

        通常人事經理會先問打工的目的、是否是想經濟獨立還是家庭經濟壓力的因素、打工收入的處理和安排,收入並不是在意多或少而是如何運用,例如:人事經理問你如何運用一萬元的收入,若你回答個人花費六千、每個月拿一千元扣繳來買基金、拿三千元投入股市。人事經理會覺得你非常具有金錢概念,知道如何以最恰當的方式運用自己的收入創造出最大的價值,但是如果把錢花在買名牌包上,那就另當別論。

        現在年輕人不斷換打工環境,欠缺持續力,一缺錢就忙著打工,這些都會列入人事經理評斷的依據,人事經理最注重的是你在打工過程中學到什麼,例如:有兩位求職者皆曾在速食店炸薯條,A同學只打工一學期,B同學打工持續了兩年,A同學說他學會在炸薯條時把火侯控制好,B同學則說在這兩年的打工期間他見識到世界一流的企業對SOP(標準作業流程)的控管,每個作業規範都非常嚴謹,對於新進員工的職前訓練也非常徹底。人事經理肯定會覺得B同學言之有物,這項打工經驗對他來說學到很多,對於B同學來講,這個打工經驗對他的求職則是一個加分的效果。


校內打工與校外打工,對未來的求職幫助會有所不同嗎?

        若要尋求打工機會,可以將目標放在校外的市場,因為校內打工的範圍相較下會比較狹隘,能接觸到的工作有限。校外打工比較容易與企業做結合,可讓學生見識到外面現實的世界,對於職場的生態會有比較真實的體驗,若能進入知名企業爭取打工機會,對於未來求職會是一項大利多。事先體驗整個職場的大環境,可減少日後摸索的時間,且盡量爭取與你日後職涯發展有關的打工,人事經理會依你的打工經驗詢問你打工的目的、學到什麼、收入如何分配等類似問題。

        校園打工雖然範圍狹隘,工作量有限,但是對於學生來講會方便許多,因為在學校打工既安全又方便,還可以充分利用每天的空堂進行排班,充分利用空堂時間。有些學校會提供不同屬性的打工機會,例如:行政單位、圖書館以協助相關行政工作為主,較為靜態;課外活動組便相對活潑,可以適時地參與各種校內外活動的策劃及執行;協助老師準備教案或資料的教學助理。

        校內會優先提供家境清寒的同學工讀,學校和業界一樣,會以同學的敬業態度、學習能力、合群度等為選取標準,配合度愈好的,錄取率就愈高,而且校內打工在期中、期末考時,也比較能提供彈性,讓同學可以準備考試。同學可至校內輔導中心或是校內工讀系統尋找適合的打工機會。


家教經驗對於未來求職有加分效果嗎?

        相信許多大學生都有家教的經驗,家教對找工作會有加分效果嗎?坦白講,其實並無直接效果,除非你未來工作領域屬於教育界的,例如:學校、補習班、教科書出版社等。但就一般企業來說,家教這個經驗對他們而言意義並不大,因為與未來工作內容關聯性不夠,但若該家教經驗結束後,能夠得到家教學生家長的推薦函,則此經歷在求職上將會有所幫助。舉例來說,應徵者在擔任家教兩年期間,上課從來不遲到、早退,在教學上非常有耐心的輔導課業,且非常負責任的完成每一次教學。

        此外,良好的表達能力及專業能力,在教學期間學生的成績有顯著進步。從上述的推薦函中,人事主管可從中看出許多關於此應徵者的人格特質及處事態度等,這些也都可以作為評斷應徵者是否符合錄取標準的依據。

(本文出自<<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生涯規劃一百問>>)

2013年7月29日 星期一

第二章 繽紛人生,大學生活 國際視野,全球競爭 ( 問 8 ~ 10 )

台灣學生比起大陸學生的優勢弱勢在哪裡?

        近年來,中國大陸快速的崛起是眾人有目共睹的,現今的中國大陸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今非昔比。然而,對於台灣與大陸兩地的人才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如何?台灣學生比起大陸學生的優勢在哪裡?在業界,普遍認為大陸學生傾向於刻苦耐勞、企圖心強、極具上進心等。而對於台灣的學生的印象則為具國際宏觀、有創意、忠誠度較高。由於兩地市場規模天壤之別,因此對於人才在兩地的發揮而言,台灣的發揮舞台比起大陸的舞台會比較小。

        舉例來說,在台灣較具規模的工廠廠長,其底下的部屬約千人;但是對於大陸頗具規模的工廠廠長,其底下的部屬可能高達數萬人,兩相比較下即可看出兩地管理人才發揮空間的極大差異。市場的大小除了影響人才的發揮空間外,也影響了企業品牌的塑造,由於中國大陸本身內需市場為台灣數十倍,甚至百倍,這樣的市場規模使得中國的自有品牌,在成為國內領導品牌後,更容易推上國際舞台。


大陸話題正熱,去大陸念書或實習是很大的加分嗎?

        現在越來越多人搶攻大陸市場,有二成五的企業有外派大陸的需求,未來台灣工作者被外派大陸的機會及需求將越來越高,有些企業招募新鮮人的工作地點為中國大陸,主要集中於傳統製造業、高科技製造業與服務業,所以現在許多學生選擇在大陸求學或實習,以先熟悉整個職場生態。

        去大陸念書與否,會牽涉到整個生涯規畫,因為各個國家的教育專注的領域不一樣、研究的方向也不一樣,若未來想成為國際人,想往國外發展,出國攻讀則是一項很好的選擇,現在不僅在大陸很受歡迎,香港也急起直追,選擇世界知名的北大、交大、清大或香港大學等名校就讀,對於未來就業絕對是優勢。

        若無法到大陸念書,也可利用暑假時間到大陸實習,觀察當地市場、拓展自己的視野,可透過下列管道申請實習的機會:

1. 部分學校的職涯中心(學生職業生涯發展中心)每年暑假有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合作推出「玉山計劃」,提供臺灣學生到中國大陸實習,實習單位包括金融業、廣播媒體、會計、律師等,以陸資企業為主。

2. 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基金會,提供學生暑假到大陸台商公司研習的機會。

3. 更加積極的同學也可主動投履歷至有興趣的公司,詢問是否有實習的機會。


大陸的工作環境和台灣有哪裡不同?擁有大陸的工作經驗,會有加分作用嗎?

        整體而言,受到大陸一胎化政策的影響,其教育環境和工作環境相對臺灣是較為競爭的;此外,大陸的硬體建設急起直追,有日漸優於臺灣的趨勢,但在軟體與人文素養上還有進步空間,因此,到大陸工作要適應當地的管理模式,若到偏僻地區工作,廠區外的環境治安較差,也要特別注意自己的安全。

        至於細部的工作環境,則會根據各個企業文化而有不同,例如:在中國大陸的陸資企業、台商、外商因其企業國籍別不同而有不同的工作環境,即使同為陸資企業,也會因企業主不同而有不同的管理風格和企業文化,例如:權貴子弟與海歸派的管理者,其管理哲學差異很大。因此,在前往大陸工作時,不妨先了解該企業的文化與運作方式,做好準備,才能迎接新的挑戰。

        一般而言,具備海外的學習經驗或工作經驗,對於求職上都有加分的效果。因為相較於單純只有在台灣的學習或工作經驗的人而言,這樣的求職者普遍會被認為較具有獨立冒險、挑戰自我的勇氣。但是,實際上具備國外的學習或工作經驗的必要性,則需要視所應徵的企業是否有此需求,而有不同的重視程度。

        近年來,大陸逐漸成為經濟發展重地,中國市場的商機亦不容小覷,各國企業也紛紛爭相投入資源,因此,隨著中國大陸在國際上的地位日漸重要,未來在中國大陸的相關工作經驗也會有一些加分作用。

(本文出自<<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生涯規劃一百問>>)

2013年7月26日 星期五

第二章 繽紛人生,大學生活 國際視野,全球競爭 ( 問 5 ~ 7 )

念私立大學該如何與國立大學、國外歸國的對手競爭?

        知名度越高的企業的確對國立大學畢業的學生有所偏好,所以一般社會大眾總覺得就業和學歷互相影響,沒有學歷的光環就會少了很多工作選擇,認為月薪比較高、升職的比較快,似乎都是學歷比較好的;而做一些基層工作的、月薪微薄的,似乎都是學歷比較差的。私立大學的文憑可能會造成求職上的阻力,但其實學歷並不完全是主因,強化自己的實力才是最佳策略。私立大學畢業的學生若想超越台成清交政等名校,必定要在某方面有傑出表現,例如:課外活動表現、實習經驗、出刊出版品、經營網站、擔任組織幹部、證照檢定等等,必須具備比知名國立大學學生更突出的經驗。最好從大一即開始思考如何讓自己脫穎而出,試著豐富自己的人生經歷,但若想從課業成績脫穎而出較為困難,因為成績單是較為不具鑑別性的評價,以成績蓋棺論定一個人的能力是過於主觀的判斷。

        私立大學的學生也不必為前途過度堪憂,絕大多數企業要的是最「適合」的人才而非最「優秀」的人才,在進入職場前每個人需了解自己的定位,因為每個企業對於各個階層的人才有一定的取向,選擇適合的人才在各個階層中運用、發揮才能,進而創造出整個企業的最大價值。


交換學生在生涯規畫中重要嗎?有哪些考量重點?

        若經濟許可這會是值得的投資。現在大學交換學生的風氣盛行,越來越多人覺得交換學生是一項報酬率高的投資,把握這一年的時間體驗國外生活是很難得的經驗,透過交換學生的經驗來拓展視野、建立人脈、強化外語能力,這對於整個履歷都有加分效果。現在世界是平的,每個學生都應具備國際化的視野,利用短期交換學生的經驗融入當地學生的生活,強化英語能力,對於未來進入職場後會是一項大利多。

        有些學校的交換學生要求必須具備一定的外語能力, 所以必須及早準備托福或多益等考試。在挑選學校方面,通常學生會選擇與目前學校簽約的外國姊妹校,或是所交換的學校是未來想進入的學校,當作日後努力的目標,以這些學校做為跳板是非常好的選擇。基本上,交換學生的經歷只有加分沒有扣分效果,切記人事經理一定會詢問交換學生的目的。


出國打工遊學的經驗對未來應徵工作是否加分?

        現在打工遊學,也就是 Working holiday,逐漸盛行,參加打工遊學的同學比例越來越高,很多大學生都希望利用兩、三個月的暑假出國磨練,訓練自己獨立的能力。通常具備打工遊學經驗的求職者會給人事經理獨立、冒險、英語能力不錯的印象,但人事經理更想知道打工、遊學的目的是什麼,學到了什麼,若只是為了玩樂,這項經驗對於未來應徵工作當然不會加分,人事經理關注的是這次的打工遊學經驗與今天應徵的工作是否有任何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最後,在遊學、出國打工之後,別忘了寄感謝卡給雇主,並向雇主請求給予推薦函,這對以後求職都會有所加分。

(本文出自<<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生涯規劃一百問>>)

2013年7月25日 星期四

第二章 繽紛人生,大學生活 社團參與,成功脈動 ( 問 3、4 )

學校社團琳瑯滿目,不知道要往哪一個方向經營,才會跟企業會一眼看中的能力相符。當一大群求職者都有參加社團的經驗,如此還有什麼差別或優勢嗎?

        社團主要是校園內的活動,相較於在知名企業的工作或實習經驗,學校社團的經驗是較為封閉的,對企業主而言,在知名企業(例如:IBM)實習兩個月的經驗不亞於大學參加四年的社團經驗。

        若有實習或是打工的經驗,可以將該公司的名稱、你擔任之職務與工作內容列在履歷表上供企業參考。但若僅有參加社團的經驗,則要強調自己擔任的角色、領導的團隊、活動學到的經歷、成果、貢獻,盡量描述得像在企業工作一樣,藉此展現自己的人格特質,並創造與其他求職者的差異,此外,參加的社團其性質應與所應徵的行業和職務需有關聯,如此,才有加分效果。

        最後,對剛畢業的學生來講,社團、打工經歷僅是履歷表上的一環,面試主管主要還是會看求職者的個人特質來決定錄用與否。


如果因為打工、社團活動導致成績低落,是可以被接受的嗎?

        基本上人事經理會先注意求職者履歷表上的打工與社團經驗是否真的與目前求職領域相關,若不相關而且導致成績低落到及格邊緣,則可能會繼續追究。若是因為家庭經濟壓力沉重,導致每天都需打工以供家計;或是,若你擔任社團的領導幹部,把整個組織塑造成一個大規模的社團,甚至曾經成功地辦理、執行一個大型的活動,從中學習到很多寶貴的經驗,類似這些的原因而導致成績低落是比較可以被接受的。

        通常社團經驗會加分,打工經驗則不一定會加分,學生在求學階段應該把學業排第一,社團第二,打工第三,不可本末倒置。若學生在學期間發現因打工或是投入社團過多而導致成績退步甚多,則應該開始警惕自己,而不是一味投入課外活動,失去學生應有的責任與方向。

(本文出自<<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生涯規劃一百問>>)

2013年7月24日 星期三

第二章 繽紛人生,大學生活 社團參與,成功脈動 ( 問 1、2 )

為什麼在大學要培養人脈?

        許多大學生認為只要學業顧好就好,而忽略人脈的建立,其實人脈的建立從國中就可以開始發展,對於日後職涯發展、生涯規畫都會有深遠的影響,大學的人脈包括:教授、同學、學長姐、社團、組織等等,都是建立人脈的重要管道。

        與教授建立人脈,有助於日後實習機會的爭取,畢業後撰寫求職推薦函,甚至是攻讀研究所時所需的推薦函等等;同儕與學長姊的人脈對於日後尋找打工、實習、工作機會等都有所助益,其中,學長姊更可以提供許多職涯規畫的寶貴意見;社團、組織的人脈,可成為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現在有許多大學生與系上同學不熟,反而和社團朋友相處較佳的現象。

        從大學進而延伸到 MBA、EMBA 的人脈,這時人脈的累積也意味著商機的拓展,這些人脈也可以幫助在學期間中課業的討論與研究、論文的撰寫,甚至工作機會的爭取等等,有許多事情不是一個人就能完成,而是需要靠眾人的協助,人脈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社團經驗是否真的重要?應該參加什麼樣的社團才有加分效果?

        社團經驗對管理學院、商學院是「Must」;對其他學院也絕對是「Plus」。對於未來想朝工商業界發展的求職者來說,與人交流互動是很重要的能力之一,所以面試官會參考履歷表上的社團經驗,包括系隊、校隊等等,而且盡量參加能和未來職涯規畫結合的社團,例如:欲往人力資源專業發展的同學,在大學期間可參加慈幼社、山地服務社,表現出你有貢獻社會、服務人群的熱情。此外,若能擔任社團領導者或是幹部,特別是能夠企劃、執行一個完整的活動,甚至創立一個新社團,都是非常棒的一個資歷。利用參加社團,好好磨練自己待人處事的能力,特別是那些在課堂上不容易練習與學習到的能力,例如:表達溝通、人際互動、企畫執行、團隊合作、積極行動等等。目前許多快要畢業的大學生,在大學時期缺乏社團參與的經驗,盡可能在畢業前要求自己接觸一些與未來職業相結合的社團,盡量不要讓履歷表上的社團欄留下空白。

        另外,參與營隊主辦活動的經驗也是不錯的選擇,尤其如果擔任幹部、總召將來都可以寫在履歷表上。

(本文出自<<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生涯規劃一百問>>)

2013年7月23日 星期二

第一章 學涯中的一盞明燈 真正贏家,提前規畫 ( 問 23 )

哪些理工科系的學生畢業後最容易找工作?

        由於台灣是科技資訊產業掛帥的國家,所以理工科系的人才需求多,其中,電子、電機、化工、材料、資工和物理等相關學系畢業的學生,向來是職場上炙手可熱的人才,最受企業的歡迎;其次是工業管理、工業工程、機械系畢業的學生,其於大學所學較廣,畢業後,不論是高科技產業或是傳統產業皆須這類人才;至於核能、造船、航太、大氣科學、土木學系的學生,其大學所學針對特定領域的專業度較高,所以畢業後的就業機會相對於上述各系可能較有限。


大學課外活動Start

          *確定工作環境是否安全,工作條件是否合法
打工  *努力爭取表現,達到主管要求
          *工作內容與職涯規劃有相關性,則對未來有加分的效果


          *可透過學校、人脈、學長姊幫忙尋找適合的機會
實習  *努力爭取表現,達到主管要求
          *工作內容與職涯規劃有相關性,則對未來有加分的效果


家教  *不可遲到、早退,且努力教學,以求表現
  *家教結束後,可向家長請求推薦函,以助 於未來求職


                  *建議可參加1-2個社團  
校內社團  *社團應與自身興趣或是職涯發展有關的為佳
                  *可積極爭取擔任社團幹部


校外社團  *可參加與自身興趣或主修專業相關的協會或學會,以擴展人脈及精進專業
                  *若時間有餘,亦可參加美國或國際之專業協會或學會


競賽          *可積極參加企業或校園內所舉辦之各項競賽,與未來職涯發展相關的競賽尤佳

(本文出自<<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生涯規劃一百問>>)

2013年7月22日 星期一

第一章 學涯中的一盞明燈 真正贏家,提前規畫 ( 問 19 ~ 22 )

學好英文到底是要學到多好呢?第二外語學什麼比較好?

        為因應全球化的趨勢,英語已經成為每個人的必備工具,甚至各企業會設定英語程度的門檻,英文檢定能力視職位而有不同標準。在業界,能和外國人達到溝通的效果是最低的標準,因為東方人普遍書寫能力比口語能力好,較缺乏英語口說的流利度,所以應該著重在英語表達方面以增加自己在市場上的能見度,可參加Toast Master等英語協會來加強口說表達。

        有很多大學生會選擇日語、西班牙語當作第二外語,現在韓語也逐漸成為大家學習的第二外語,並沒有特別哪個語言較好,而是視個人未來職涯發展而定,若想往西方國家發展則推薦西班牙文,東方國家則是日、韓文。


和未來有關的職涯問題要問誰才好?

        可向校內就業輔導中心、生涯規畫中心、系辦公室詢問,或是畢業五年以上具備工作經驗的學長姐,因為他們已經體驗過工作的生活,對本身科系畢業後的發展有更直接的了解,詢問學長姐能最快速且最有效率地得到答案。職涯規畫就跟生涯規畫一樣,能愈早規畫會愈好,及早發掘自己的興趣,朝自己日後希望進入的公司去努力會是個很好的選擇,可以利用實習機會先去體驗看看,這也可以幫助那些不知道興趣所在的人找出自己的興趣。


當不知自己的興趣在哪就先念管理學院?因為管院的文憑較好找工作?

        管理學院是通才教育,所以基本上想往各行各業發展皆可,畢業後的出路多、相對較好找工作,但同時競爭者眾,如何能在各領域嶄露頭角、站穩腳步還是要看個人的特質、社交手腕、應對進退、EQ管理。總體而言,雖然進入障礙低,但進入後將面臨激烈的競爭,如何創造有別於人的競爭優勢,並在未來的職涯發展上鋒芒畢露,完全有賴自己的努力和表現。


若大學生將來想自行創業,應如何規畫大學生涯?

        創業有很多種形式,擺地攤、網路創業、找創投來組公司等等,越來越多大學生畢業後想自己創業,但根據調查發現,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竟然僅有 2 ~ 3%,顯示自行創業並非易事。

        在大學生涯中,多接觸與自己創業內容相關的活動,對未來創業只有利而無弊,可利用課餘時間參觀相關的工廠或是公司,觀察其他人是如何運作的,如果行有餘力,也可到與自己創業內容同質性高的公司實習,進一步了解公司的營運模式,並累積相關經驗。畢業後,也不一定要急著創業,可以先到有制度的大公司和需身兼數職的小公司工作一段時間,這些經驗皆能訓練自己未來在創業時面對問題的思考模式與解決問題的技巧。

        最後,成功的創業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再加上自己本身的強烈興趣及決心,若大學時能多參加社團、培養人脈,也是一項必須要的準備。

(本文出自<<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生涯規劃一百問>>)

2013年7月19日 星期五

第一章 學涯中的一盞明燈 真正贏家,提前規畫 ( 問 17、18 )

向工商企業求職時,師範大學的學歷與一般大學有何差異嗎?

        師範學院是培育師資的搖籃,曾經採用的制度是學生畢業後就直接分派教職,自從師資培育法公布實施後,許多大學紛紛設置教育學程,師資培育不再僅由師範學院系統專門負責,取而代之的現在也可由修習各校教育學程的方式培育,而師資的培育也由公費變為自費。隨著教育環境的改變,許多師範學院轉型為教育大學,致使師院的榮景與以往不同。以前就讀師院,最讓人欽羨的還是保證分發,畢業隨即可以擔任教職,幾乎是一個工作的保障,現在因為教師法公布後,教師的聘任必須經由教評會正式的甄選,很多人因此無法達到為人師表的夢想。

        以現在的就業市場來講,師範學歷幾乎和一般大學的學歷一模一樣,師範學歷跟一般大學畢業的文憑一樣,並沒有很大的差別,求職時人事經理並不會因為師範學歷的背景而有不同的看法及評價,不可避免的有些人事主管也會詢問為何應徵而未選擇教職的原因。


文學院的出路是否相較其他學院少?該如何增加自己的競爭力?

        文學院包括日語系、歐洲語文學系、外文系、中文系、 哲學系、歷史系、圖資系等等,相較於商管學院及理工學院的科系,文學院比較缺乏工商業界所需要的專業技能,未來出路的選擇較有限,部分學生畢業後會從事教職、出版業、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等,若想往工商領域發展,還是有就業機會,尤其現今社會的競爭激烈,語文能力和電腦技能已成為求職時需具備的基本能力,而不再是與他人不同的競爭優勢,所以文學院的學生一定要在求學期間設法增加自己的專長。

        求學時的規畫可能會成為人生中重要的轉捩點,應該多方嘗試、接觸不同領域的東西,並找出自己的方向,並以此作生涯規畫。「選課技巧」是反敗為勝的第一步,校內科目琳瑯滿目,該如何選課才能增加未來就業的競爭力?建議若未來想往工商領域發展,則應多去修商學院裡比較實用且專業的課程,例如:人事管理概論、計算機管理概論、會計學、經濟學、財務管理、成本會計、行銷學等,這類課程可增加商業的基本知識,在履歷上往往有加分的效果,且於職場上也能派上用場;除非未來想往財務金融領域發展,不然像是微積分、管理數學、計量的財務管理等偏向理科的課程則較偏重學術理論。其次,規畫實習工讀的機會、多參加社團活動,有機會甚至可主導社團、開創社團以彌補自己這方面的不足;最後,可多參加學校和企業舉辦的各種活動與競賽,例如:職涯中心辦的活動、行銷協會、人力資源管理協會,或是 L'Oreal、Asus、Acer、Toyota等企業所舉辦的比賽,不僅拓展自己的視野,也能在各場合接觸到該領域的優秀人才,建立人脈。

        現在許多文學院的學生進修第二學位、學程或是投入不限科系的產業,像是服務業等,多涉獵其他方面的專業知識,以強化自己的競爭力,若能取得另一個專業能力,一樣能與其他學院畢業的求職者抗衡。

(本文出自<<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生涯規劃一百問>>)

2013年7月18日 星期四

第一章 學涯中的一盞明燈 真正贏家,提前規畫 ( 問 14 ~ 16 )

一般大學的學生與技職體系的學生是不是有所差別?技職下的學生會比較差嗎?

        過去技職體系的優勢在於重視專業技術訓練,強調畢業後能夠馬上與職場接軌,這種「畢業即就業」的形象,顯然獲得當時許多家長與學生的認同。但隨著技術更迭與產業變遷,如果一個年輕人還希望「靠著在學校學到的一技之長,就能吃一輩子」,這種想法恐怕已經不太實際,取而代之的是必須強化多方面的能力與習慣。另外,過去要做好工作,可能只需要「埋頭打拼,苦幹實幹」,但是現在許多工作都需要跨領域與整合的能力,更容易得心應手。如果在學校時,過於強調單一專業技術的訓練,卻忽略了在跨領域與整合能力上面的培養,那麼即使學生畢業後立即就業不成問題,但進入職場後與同事間的競爭力卻相距甚遠。

        面對這種環境的變化與衝擊,技職體系當然必須進行調整,特別是在專業技能之外,還需要更重視如跨領域、整合、表達溝通、終身學習等核心就業能力的養成。對不少技職學校與科系而言,這可能都會涉及課程結構與教學方法的重大調整,無論如何,如果技職體系要重回往日耀眼的光芒,更需要更進一步強化既有的強項,才能與現今一般大學畢業的求職者抗衡。

        以現在的就業市場來看,技職體系的畢業生並非完全居於劣勢,人事經理還是會以現場的面談結果和測驗論定,最終的錄取與否並非以學歷論定。


管理學院學的東西很廣不如其他學院深入,該如何保持競爭力?

        盡量提早為自己安排生涯規畫,甚至從大一即開始思考未來該走哪條路,隨時強化自己以保持競爭力,彌補自己專業的不足。比起二十年前,現今為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個國家之間沒有藩籬,各國之間的訊息交流非常迅速,所以現代的年輕人更要強化自己的戰鬥力,以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管理學院的學生所學範圍甚廣,畢業後就業機會選擇較多,該如何從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及強項,並且趁早做好生涯規畫,因為它將會影響到選課、實習、打工、交換學生等等的選擇。大致做好生涯規畫可以先確立初步的輪廓,對於未來所做的選擇會有更明確的方向,像是要念經濟或會計、出國留學與否、先念研究所或就業,很多的選擇都是要提前做深思熟慮的規畫,而非當下才做決定。


企管的學生常被說學的很多,但樣樣不精,該如何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以避免這樣的窘境呢?

        職場上很多職位不要求每項都要專精,但每項多少需要涉獵到,企管系所學包含:資訊管理、財務管理、人資管理、會計學、行銷學、經濟學等等,很多職位要這種通才,但隨著就業市場的需求,企管系畢業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更應該強化自身的專業能力以提升競爭力。企管系的學生必須思考如何與眾不同,企管的課程相當注重溝通能力、語言能力,雖然專業能力相形遜色,例如:一位會計系畢業的學生,雖然不具備任何實習經驗,口語表達能力也欠缺,但是他的會計專業技能甚佳,甚至會計師證照都快考過,這時企管系的學生就應該以其他特殊表現取勝,像是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領導溝通能力等都可以讓你變得更搶手。

        職場上有些工作需要通才,有些需要專才,企管學系始終歷久不衰,是各大學院校的熱門學系,就是因為市場對這類通才需求大,企管的學生應該在企管領域強化自己有興趣的部分,並加強單一的專業能力,例如:會計、財務、人資等等,這都會對自己的職場競爭力有很大的加分效果。

(本文出自<<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生涯規劃一百問>>)

2013年7月17日 星期三

第一章 學涯中的一盞明燈 真正贏家,提前規畫 ( 問 12 ~ 13 )

利用延畢以更加充實自己是正確的選擇嗎?

        站在企業立場來思考,面對年齡相同、應徵相同職務的求職者,其他人都順利四年畢業,唯獨你是延畢生,通常延畢的求職者會給人事經理的第一印象是比較沒有經濟壓力,但人事經理內心一定會對你產生質疑,並追究你延畢的原因和如何利用這段期間。你不能如期畢業的原因,如果是自我管理太差所致,反映在未來的工作態度上,你是否也會同樣缺乏積極的態度,缺乏主動挑戰的企圖心,自然而然地人事經理對你的印象會大打折扣,而人資主管更想知道的是,延畢期間你做了什麼,是到處閒晃虛度光陰,還是強化自己職場的競爭力,充實自我為專業加分。

        延畢表示一開始就沒有做好時間管理,若因為雙主修、轉系、輔系、修習學程、交換學生等等的因素而延畢是可以被接受的,但多半延畢生僅只在浪費時間,成天和同學吃喝玩樂,棄課業於不顧,連必修學分都沒修完,甚至是為了逃避社會的就業壓力而延畢,認為現在工作很難找,如果能延畢一年,到時候景氣就會好轉,找工作一定容易許多,這樣的想法有些天真,若因負面原因而延畢的學生,代表從一開始就沒有為自己的未來規畫,對自己不負責任,這些原因都會在一剛開始的面談被扣分,所以在日後找工作時,一定會引起企業面試主管諸多質疑,求職反而比正規畢業生困難。所以與其延畢,不如攻讀研究所,和未來職涯相結合,或是利用這段時間報考證照考試,提升個人的專業技能。


在學期間可以用哪些方式充實產業的知識,以預作準備呢?

        在學期間,應養成利用課餘時間多閱讀與產業相關的報章雜誌的習慣,以充實內涵,並掌握相關產業的發展與經濟脈動。例如:《經濟日報》、《工商時報》等報紙,以及與大學主修專業相關的雜誌,除此之外:《Cheers 雜誌》、《30 雜誌》、《就業情報雜誌》、《天下雜誌》、《遠見雜誌》、《商業周刊》、《今周刊》、《經理人月刊》等等, 都是非常值得大學生訂閱的雜誌。建議從大三開始訂閱雜誌,對於整個產業與未來就業能夠有更多的了解與更早的接觸,對於面試時與人事經理的對談也會有加分的效果。

        每種雜誌都有自己的風格,著重的內容和方向也不同,在此將琳瑯滿目的雜誌分門別類,希望有助於各位篩選適合自己的雜誌。
        《Cheers 雜誌》、《  30 雜誌》、《就業情報雜誌》的內容偏重職涯規畫,像是職場關鍵能力、企業經理人成功的故事等,非常適合年輕人和學生族群;《天下雜誌》、《遠見雜誌》的內容偏向總體經濟,涵蓋工商業、政治經濟,例如:國際新聞、世界趨勢、國際法或是環保議題等,讓人了 解最新的世界脈動;《商業周刊》、《今周刊》則針對產業 資訊、行業發展之現況做討論,包含公司熱門的議題、企業 人物專訪、股票的趨勢分析;最後,《經理人月刊》主要是探討管理相關議題,例如:高階主管的時間管理,適合管理階層或是未來想往此方向發展的人閱讀。

        除了閱讀報章雜誌,也可積極參加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協會或學會,從中累積相關產業知識,並在組織中拓展人脈。例如:你對人力資源管理這塊領域有興趣,可參加人力資源管理相關協會或學會,藉此機會接觸該領域的工作者,並做簡單的對談以獲得最新的資訊,也可直接了解該產業的工作內容或是流行議題等等,這些都能幫助你做好進入職場的準備。

(本文出自<<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生涯規劃一百問>>)

2013年7月16日 星期二

第一章 學涯中的一盞明燈 真正贏家,提前規畫 ( 問 11 )

申請輔系、雙主修對自己的學歷是不是有加分的作用?雙學程的學生規畫課程彈性較大,相較下會不會比一般只專攻單一領域的學生更受歡迎?

        輔系、雙主修的確是有加分的作用,但通常人事經理會看你輔系或雙主修的動機,以及科目是否跟現在所應徵的職位有關。此外,若順利拿到雙學位,在撰寫履歷表時,可把較具競爭力與求職有關的系所寫在前面,或是特別強調修過某些與應徵職務相關的課程。例如:一位主修經濟系的同學,輔系食品營養,但卻找有關經濟研究領域的工作,這時人事經理一定會質疑為何選擇輔系食品營養,通常人事經理會覺得人選對經濟沒有興趣,所以才輔一個不相關的科系,這時候輔系對於他來講就不會是一項加分的條件。所以在決定輔系、雙主修前,不要妄下定論,要對於自己的職涯先有初步的輪廓。

        輔系和雙主修的主要目的是要培養自己的第二專長,現今社會競爭相當激烈,如果自己能比別人多一項專長也就比別人多一分競爭力,所以在決定申請輔系和雙主修前應詳加考慮自己的職涯發展,再進一步做選擇,並能在過程中抱持堅定的毅力,在畢業之前將輔系或雙主修的學分修完。

        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開始重視「雙專長」的人才培養,以期望未來人才發展時能更具彈性。對於選擇多修習一個學程的學生而言,除了自己原先所修習的主修課程外,再輔以另一門不同的學程,這樣一來,不僅擁有主修的專業能力外,在另一學程的領域上也會有相當程度的了解。若所選擇修習的學程與原先主修的課程完全不同,這樣的人才擁有跨領域的整合能力,對於未來在求職上也會有很大的加分。

        舉例來說,若主要修習的課程為企業管理,再選擇化學工程為另一門修習的學程,在畢業後此應徵者在應徵化工產業中企業管理相關的職務時,他的求學經歷則可以為他帶來很大的助益。人事主管會認為應徵者除了具備管理相關的專業能力外,對於化工產業中相關的專業知識與能力皆有一定的程度,在擔任此職務上,相較於只具備企業管理相關知識與能力的應徵者而言,會更容易進入該產業,且更容易得心應手。當然有可能雙學程的學生對於化工知識的深度,會較主修化工的人才略為遜色。

(本文出自<<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生涯規劃一百問>>)

2013年7月15日 星期一

第一章 學涯中的一盞明燈 真正贏家,提前規畫 (問 8 ~ 10 )

如果念的科系不喜歡,但因成績不好無法順利轉系,是要勉強讓自己順利畢業,拿到大學文憑?還是乾脆休學先去當兵或是工作?

        選擇休學先去當兵或是先進入職場並不能有效且徹底地解決眼前所面臨的問題,因為退伍或工作後還是必須回來面對一樣的升學問題,畢竟現今社會若只有高中畢業的文憑是很難找到好工作、對未來的升遷也會有所阻礙。

        因此,建議無論有無其他興趣,都應該忍耐並努力拿到大學文憑。當然,若有其他喜歡的科系,對未來也有其他規畫,也鼓勵大家努力轉系,甚至是用轉學的方式,到新的環境攻讀自己有興趣的科系,若此兩種方法皆無法順利成功,即使低空飛過也應試著拿到大學文憑,並將目標放在碩士,等到研究所時再念自己有興趣的東西。


如果大學所攻讀的領域,與未來想從事的行業不同時,該怎麼辦?

        現在職場上至少三之一以上的求職者從事的行業與大學主修科目不相關,有些可能是進入大學後才發現主修科系並非自己的興趣,有些是進入職場後才發掘到自己的興趣,現在越來越多人主修科目與從事行業不一樣。雖然修習的課程不相關,但仍可從其他方面接觸該領域,以其他的方式彌補與同業者的不足,例如:你主修財金系,但未來欲往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發展,可利用課餘時間旁聽人力資源管理相關的課程,參加慈幼社、康輔社,或是參加人力資源相關的協會或學會,多接觸以減少未來摸索的時間,及早知道自己要走的方向,以便朝目標努力,人事主管通常喜歡錄用明確知道自己方向的人,但大部分學生都沒有做到這點。

    雖然大學所攻讀的領域與未來從事的行業不相關,但很多職場學分是進入公司後才開始學習的,進入職場後要學的比在大學期間多很多,所以凡事抱持著虛心求教的態度,多看多學習,才是進入職場的求生之道。


如果為了就讀名校,執著於轉學考而導致需更多時間完成學士學位,這樣對未來工作仍有加分的效果嗎?


        如果多花一年的時間可以考上名校且為自己喜歡的學系,不僅對未來就業不會有太大的阻礙,有時反而具有加分效果。與其浪費四年的時間念自己不喜歡的校系,還不如花一年的時間轉學,至自己所喜愛的名校好好學習。雖然學歷並不是求職時的唯一錄取依據,但仍可以在一開始時帶給人事主管一定程度的好印象;此外,選擇名校還有另一目的,就是認識未來職涯中的幫手,拓展人脈,當你就讀一流大學,周遭大部分的同儕發展可能較好,因此你能獲得的幫助可能較多,未來就業在面臨升遷時。因此,如果認為進入名校是你的人生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那就全力以赴,多花一年的時間考上名校,對於自己的求學生涯和職涯發展都會是報酬率相當高的投資,這和轉系至自己所喜愛的系所,而需額外花費一年的時間成本是一樣的道理。

(本文出自<<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生涯規劃一百問>>)

2013年7月12日 星期五

第一章 學涯中的一盞明燈 真正贏家,提前規畫 ( 問 6 、7 )

父母親該不該幫孩子選系,還是讓性向測驗與心理學家代勞?

        在選擇大學科系時,父母與孩子的實際溝通是相當重要的,像是父母本身從事的行業會影響小孩選擇科系、人脈的建立、家族衣缽等等因素,都是會被納入選系的考量。但許多學生進入大學後,所選的科系並不是父母所期待的,或是被市場需求的,可能是為了學校排名、地緣因素、剛好分數被錄取等等,種種因素使得很多學生進入大學後才開始有轉學或轉系的念頭,為了及早預防這種事情的發生,應該先事先了解自己的生涯規畫。

        目前高中教育即提供性向測驗,對於自己的興趣趨向有大概的了解,性向測驗只能作暫時的參考,並不能做完全的依據,因為測驗的結果不能代表自己真正的興趣。通常大學生在接觸完本科系的基礎課程、與師長溝通後才漸漸了解自己興趣所在,大學生的心中應該存在一把尺,清楚自己的興趣所在,以及這個領域所延伸的工作,但是興趣與能力並不能畫上等號,興趣是決定未來就業一項很大的指標,但需考慮到市場的需求度與接受度,如果你的興趣正好涵蓋到需求度高、接受度高的產業,是再好不過的,若非則別感到氣餒,因為行行出狀元,只要你夠努力,職場上永遠都會為你留下一席位子。


如果念了一段期間發現並不是自己所喜歡的科系,有重考的必要嗎?會造成什麼影響?有沒有其他比較好的方法?

        通常發現念的科系並非自己喜歡的科系,第一個反應就是轉系,盡早發現自己的興趣,趕快做出選擇,在大一、 大二轉系是最佳時機,因為需顧慮到學分的分配,盡量在畢業前修完,否則就有延畢的可能。若轉系的門檻太高而無法順利轉系,也可以選擇雙主修或輔系,若因各種因素而無法雙修或是輔系,那選課就會成為一門很大的學問,盡量多修一些自己有興趣或是對未來就業有幫助的課,找到自己的興趣與定位,並提昇自己的專業知識。因雙主修或輔系而必須延畢時,應妥善規畫並善加利用延畢的時間,這段期間可能會成為極大的幫助,不僅能發掘到自己的興趣,且日後在職場上絕對具加分的效果。


        如果你對於自己較不了解,到畢業時仍未確定自己的職涯方向或興趣所在,若考量的是未來的就業機會,則可選擇於畢業後攻讀企研所,因為你在企研所的所學,可成為未來進入工商業界的跳板,在企研所重新學習,會是一個反敗為勝的契機,在企業界這樣子的成功實例不勝枚舉。

2013年7月11日 星期四

第一章 學涯中的一盞明燈 真正贏家,提前規畫 ( 問 3 ~ 5 )

停修或是被當,對未來求職時是否是致命傷?

        多數企業主並不會特別要求應徵者提出在學成績單,而只要求需附上畢業證書,所以若曾有停修或是被當的經歷,在未來求職時並不會成為致命傷,但依然會有少數公司要求附上成績單,無論如何,大家還是要盡到學生的本分好好唸書,努力充實自己,做好進入職場的準備。當然,若應徵者在求學時如果有在系上名列前矛、得到書卷獎,則要將成績單附在履歷表上證明,實有加分的效果。


如果因為討厭某個老師,而厭惡這門科目,該怎麼辦?

        現在許多大學生常因不喜歡某個科目的老師、老師教得不好、給分嚴格當掉許多學生等等,而因此對這個科目不感興趣,或是認為自己不適合念這個領域,進而排斥這個科目,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錯誤。就算是討厭某個老師或排斥這個科目,學生還是必須承擔自己的學業壓力,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上課期間認真聽講,順利通過考試標準,不要因為討厭或排斥,而造成這個科目被當,隔年又要再重修同一科目,實為得不償失。


常聽學長姐說理論和實務有一段落差,學校所學的東西在工作時大多派不上用場,讓我越念越徬徨,不知自己為何而念?


        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社會中,沒有用的科系就不會存在,所以各個科系皆有其存在的價值。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都是基本的知識,透過與人的互動、報告的撰寫等也訓練了我們邏輯思考的能力、讓我們了解處理事情的方法,這些經驗皆會構成未來工作需要的基礎,雖然業界每家公司有自己的文化與管理模式,即使會有些許不同,但還是會遵循基本的框架,例如:什麼是公司、有哪些組織架構、企業如何運作、財務會計等基本知識與專有名詞;再舉另一個例子:理工科學生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大部分非業界最新的技術,畢業的學生中也有部分不會直接參與研發設計而往業務發展,這樣表示他們浪費了四年?其實不然,因為透過學校的教育讓其了解某科技產品的製作過程與零件構造,這些知識皆能讓他們在與客戶溝通時顯得自己更加專業,幫業務的工作加分不少。

(本文出自<<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生涯規劃一百問>>)

2013年7月10日 星期三

第一章 學涯中的一盞明燈 真正贏家,提前規畫 ( 問 1 、 2 )

成績不好對未來就業會有影響嗎?

    基本上不,就算有影響也不,成績單下的表現才是企業注重的潛力。很少有雇主會因為面試者成績單上 顯示某科成績表現得特別好或不好,就因此肯定或否定你的專業能,成績不好的人應該要有如何勝出的策,例:像是進入知名度高的企業實習或是打,具備這些經驗反而可以蓋過其他求職者成績優異的光,企業需要會「成功」的人,並非會「念書」的人。

要求面試時附帶成績單的企業並不,因為每個學校老師給分寬鬆程度不一,甚至同校中同一學科不同的教授 給分標準就不一,例如:A 同學為某一國立大學經濟系學生,以七十分的學業成績畢業;同學為某一私立大學經濟系學,以九十分畢。從片面的數字上來,人事 經理無從判斷該錄取哪位同,若以學校成績單做為面試 依據則會造成判斷不公的現象,甚至有些求職者初步踏入職場時離畢業的時間已相差甚,大學四年的表現與現在的能力並不能互相應,所以多半企業會採取現場筆試的方式做為錄取依,對於面試官而,自家單位的考試較 具公信力,較有採納的必要性。

若面談時要求附帶成績,並非表示雇主注重學業成,可能是參考選課內,是否都為營養學,或是重點 科目的表,例如:A同學為企管系畢業學,打算應徵會計方面的工,但由在校成績單顯示會計學科成績卻相較其他學科低,主考官則會產A同學會計能力不佳先入為主的印象。所以求職者要注意和未來職業相關科目的成績若有太大起,則可能會影響面試官的判,但成績單僅供參考,並非最終判斷依,人事經理更重視應徵者的 在面試時的整體表現及談吐應對。


求學時如果成績怎麼努力都不盡理,或是科目重修了好幾次才修過,是不是表示自己也許不適合這個領域?

        絕對不要以分數的高低或被當掉來評斷自己適不適合這個領。通常人事經理看到書卷,只會對這個求職者「滿會念書」的印,他在前半段的求學歷程有非常 傑出的表現、他對自我期許很,成績只具參考的作用,更重要的錄取判定是公司的筆試與口。人事經理會更想,你對於未來職涯規畫了不了、知不知道工作辛苦的一面、想在這家公司待多、期許自己學到什麼等等,更多內在想法是人事經理評斷的依,這些也是進入職場之前求職者應該思索的問題。

如果求學期,再怎麼努力成績總是不見起色也不需太洩,不要用成績蒙蔽自己的潛,企業不需要會念書的,而是需要有潛力的,對於你有興趣的領域就要努力朝目標邁進,絕對不要因為成績不理想而退縮。

(本文出自<<大學生職涯規劃全攻略──生涯規劃一百問>>)